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old>> 赣州财经频道>> 赣州县域经济 >> 正文内容

青山绿水碧如蓝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4日

    石城赣江源头绿意盎然。(资料图片)

     □李方圆 李外房 特约记者邱有平  文/图

    竹影扫地随风而动,叶片上的露珠晶莹透亮,远处有潺潺流水低吟浅唱、飞禽走兽呦呦互鸣,这里是石城县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动物的乐园、植物的天堂,绿色生态、环境优美,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近年来,石城县立足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吹响“绿色崛起”号角,先后荣膺“全国绿色竞争力十强县(前三名)”“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等,今年8月,石城县又入选“中国最美乡愁旅游城市30强”。

    城乡添绿的“总动员”

    城区街道两旁,绿化带随道路延伸,草成坪、树成群、林成荫;街头游园广场,植物种类多样,绿化景观层次丰富、艺术特色鲜明;乡村的水系沿岸,绿化景观带贯通城区,水绿交融、如诗如画……日前,记者在石城城乡走访时看到一幅“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碧水绿荫、特色鲜明”的园林画卷。

    “绿色是石城最美的景观,生态是石城最大的优势。”据石城县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该县围绕“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目标,合理规划,大力推进城乡通道绿化建设。今年以来,石城县共投资3000多万元,对4.66万平方米的温坊人工湖、7000平方米的迎宾大道、古樟工业园道路等进行景观绿化、升级改造,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投资1100万元完成206国道赣江源大桥至城南高速入口段10公里通道全新绿化工程;投资600万元,在振兴大道临琴江河畔建设绿道3公里等,使八方来宾一进石城便置身山水田园画之中。

    走进石城乡村,小松古井新村、琴江大畲旅游新村、龙岗水庙新村等森林乡村星罗棋布。石城县在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和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中,充分考虑山体、河流、历史文化等自然人文环境,将乡村绿地格局由从前的点(散)状变为片(块)状分布,使绿地系统和山体相互契合,充分体现了“山存林、林生水、水养城、城载人”的理念,实现开门即见绿、户户有绿色。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石城县共完成造林2.63万亩。

    绿色资源的“护卫队”

    跋山涉水调查湿地资源、古树名木,造册登记境内的珍稀野生植物,走家串户为群众详解森林防火、林地保护知识……这是石城县林业局工作人员每日的工作坚守。作为赣江源头县,石城在不断美化绿化城乡的同时,更把保护绿水青山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

    石城县出台了《林木采伐与木材运输管理办法》《保护“一泓清水”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连续实行林木零砍伐政策,并加大森林资源监管力度,不断壮大护林员队伍,建立公益林地理信息系统,确保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到位。今年以来该县查处林业案件93起,发放公益林补偿资金1360.17万元。

    同时,石城县加大野生动植物、湿地保护管理力度,积极开展“爱鸟周”“世界湿地日”等重要活动,统一采购添置了运兵车、风力灭火器、GPS、阻燃服、等装备,织牢了森林“三防”网络。如今,该县有扑火队伍173支,扑火队员2045人。

    此外,石城县制定了严格的招商门槛,严格把关环评环节,坚决拒绝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企业,大力引进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科技、高效益、高利税的绿色新型企业。据统计,近几年以来,该县累计谢绝了100余个污染项目,关闭、搬迁污染企业50余家。

    以林致富的“聚宝盆”

    林业经营周期长、森林灾害威胁大、林业融资难等问题,曾一度束缚了林业发展。为破解系列难题,石城县不断完善林权登记管理、森林资产评估、林业投融资、森林保险服务、林业产权交易制度,激活林业资源,搅活林业市场。今年以来,该县共办理1530亩林权初始登记,对8945.5亩森林资源进行评估,评估值2467万元;新增林权抵押6510万元,办理森林资源流转24658.9亩。

    一石激起千层浪,林农纷纷借助林业政策走上以林致富的道路。

    “我们公司承包了2.3万亩荒山种植油茶,预计今年至少可带来800万元收益。”近日,记者在石城县小松镇油茶林里见到了江西爱绿信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经理邱世能,他告诉记者,利用荒山种植油茶,不仅保持水土呵护生态,还给当地农民带来可观收入。

    据了解,石城县改变烟叶、白莲、水稻“三分天下”的传统种植方式,通过引进种植大户、培训种植能手、出台帮扶政策等措施,大力培植油茶、香樟、脐橙等特色林业,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涌现出特色产业村40多个,目前该县种植油茶10.7万亩、香樟3.1万亩、脐橙3万亩、花卉苗木基地1047.6亩。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