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理财频道>> 理财要闻 >> 正文内容

部分抢票APP搭售保险 若不点击取消视为默认购买

来源:成都商报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9日

    正值春运火车票销售高峰,不少买了票的网友却很闹心———本来一心想抢一张回家的火车票,谁知被“半强制”推销了一份交通意外险。有的购票APP在订票界面还明文规定:如果不买保险,就不能享受“优先出票”的服务。据了解,购票APP所搭售的交通意外险均作价20元/份,实为一款火车意外险,包含意外伤害保障和住院医疗保障。
 
  尽管中消协早就表示“搭售保险属于损害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但搭售行为从未低头。成都商报记者多方调查了解到,类似搭售现象不是孤例,今年就有多款购票APP出现了这种“搭售模式”。
 
  消费陷阱
 
  春运抢票 一不留神“被保险”
 
  近日成都白领赵女士用手机APP抢到一张2015年2月13日成都至北京的火车票。“选好车次后进入预支付页面,上面显示票价236元。”赵女士说,确定无误后她立刻付款购票,但随后收到的账单短信显示,实际上支付了256元。“后来才发现是软件捆绑搭售了一份20元的交通意外险。”赵女士说,软件直接默认购买保险,由于自己没有将购买保险一栏取消,因此无意中购买成功。事后她向客服反映,希望退掉保险,但客服人员却告诉她不能单独退,只有退火车票才能退保险。“好不容易抢到一张春运的票,怎么舍得退。”
 
  记者看到,还有很多网友吐槽各类抢票软件默认搭售保险行为,“火车相对安全,并不需要保险,本身20元确实不算贵,但这种搭售的感觉很不好。”
 
 
  近日,记者下载了数个排名靠前有购票功能的APP,包括阿里旅游去啊、携程旅行、去哪儿旅行以及铁友火车票等。记者体验发现,其中去啊、携程旅行、去哪儿旅行3款APP存在搭售现象,产品均为20元/份的交通意外险。去年春运期间,部分抢票软件曾因强制搭售保险被罚款。虽然现在保险已变成可选项目,但软件默认购买,且设置得较隐蔽,购票者很难发现。
 
  记者体验
 
  默认搭售意外险 即可优先处理订单?
 
  成都商报记者登录“阿里旅行”手机APP,选择2015年2月2日北京至成都Z49车次,硬卧车票价464.5元。在订单页面,显示有列车时刻、票价、坐席类型、乘车人等信息,但并未发现任何保险信息。当记者完整填写“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3项内容退回订单页面后,发现订单总价为484.5元,比车票价格多了20元。
 
  原来在“乘车人”一栏的下方,有一处标注为一份20元的“交通意外险”,最高赔付10万/份,系统默认设置为自动购买,如果不愿购买可以点击取消。但在春运抢票高峰期,注意力都放在抢票上的旅客,恐怕有相当一部分很难注意到这样一份搭售的保险。
 
  该款APP的《取票、退票改签说明》提到,如果购买了交通意外险,窗口退票成功后,需及时联系卖家退还款项。如果没有及时通知,保险将按原车次生效,后果由买家自行承担。
 
  而在携程手机APP上,在购票的“套餐类型”页面,显示有“交通意外险”、“任我游礼品卡”、“不购买套餐”3个选项,软件默认勾选为“交通意外险”,价格为20元,“任我游礼品卡”同样为“20元/份”,这两者下面标注着“春运优先处理订单”;而在“不购买套餐”下面,则注明“春运高峰,有时出票时间较长,请耐心等待”的字样。
 
  成都商报记者致电上述软件的客服热线时,对方均表示保险并非强制购买,所谓“优先处理”,不代表未购买保险的购票者会被忽略,不过如果买了保险,就在这个基础上更快一些,但没买保险的乘客也不会被故意拖延。
 
  携程相关人士还表示,如果旅客需要退保险,只要在火车出发前的日期退,都能退还保险,不需要连同火车票一起退,而不是此前有媒体所报道的“只有先退火车票才能退保险”。
 
  律师观点
 
  对强行搭售 旅客有权要求退款
 
  实际上,中消协早就公开表示,“无论线上、线下,经营者在销售(含代售或者代购)火车票时强制搭售交通意外保险的行为,都属于损害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并涉嫌不正当竞争。”
 
  成都泰和泰律师事务所金融专业的郭律师告诉记者,根据保险法规定,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应当协商一致,遵循自愿原则,公平确定各方权利和义务。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2条规定,经营者销售商品,不得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消费者购买保险应该是自愿选择,有的购票APP尽管不是强制售卖保险,但因为系统默认为购买,间接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涉嫌违规。”郭律师还表示,假如能认定是强行搭售的行为,则旅客有权要求退款。
 
  成都商报记者 胡沛 田园 熊玥伽

来源:成都商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