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赣州社会新闻 >> 正文内容

小荷才露尖尖角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08日

    安远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该县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引领,探索实施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通过加快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站点建设、开通公交、加强运营监管等,使该县发展城乡公共交通的脚步不断加快,城乡公交统筹的融合不断深入。日前,笔者深入该县城乡,对此进行调研。

    嬗变:城乡公交改变群众生活

    1月5日上午,阳光明媚,安远县凤山乡圩镇入口,一辆辆满载村民的公交车从候车亭缓缓开出,沿着平坦的水泥路向城区驶去。以前,凤山乡村民要去城里,得伸长脖子等待好不容易才经过一趟的小客车,或是骑摩托、搭三轮车,很不方便。如今,定时定点到达的公交车让村民的出行更加便捷。

    凤山乡的卢永青,白天在县城工业园上班,晚上回乡下辅导孩子作业,她也像城里人一样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我们原来都不敢想象公交车能进农村,现在却实现了!”家住车头镇的郑琳英说。车头镇三排村农户张宝瑞说:“公交车开到了大棚边,我的无公害瓜果蔬菜不出村就可以卖到比市场价还高的价钱,还不用运输成本!”在该县,休闲观光农业也走向了发展的快车道,到工商注册登记的草莓园、葡萄园、桑葚园等观光农业项目持续增长,一批批种植、养殖、加工等特色的产业蓬勃发展。

    随着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交通越来越便利,城乡公交车让道路由静脉变成了动脉,人流、物流、信息流通畅,城乡两端的经济被搅活起来。

    探索:为城乡公交发展保驾护航

    铺筑垫层、安置大理石地砖、铺平压实……在安远县欣山镇东江源大道中医院公交车候车亭施工现场,几名施工人员正在铺筑大理石地砖。与此同时,该县各乡村公交站点也在加紧建设。

    近年来,安远县大力推进县乡道升级改造,加大农村重点区域道路硬化和危桥改造力度,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为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做好道路硬化后,该县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健全城市公交运行机制,从站点建设、公交路线、出租车运行、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保障方面做足工夫,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稳妥推进的原则,实施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工程,规划设计新增公交路线班次,将县城30公里范围内的乡镇纳入城乡公交运营体系,改善公交站场建设,并补贴242.48万元在人流集中的地方设置公交车、出租车临时停靠点。

    在公交运营管理方面,安远县在国家燃油补助的基础上,财政另外配套一定公交车燃油费配套补助,给予每辆公交车财政补贴3万元/年。同时细化交警大队、城管局、交通运输局、城建局、物价局等职能部门管理职责,保障公交健全运营。

    2014年,安远县已设置公交站点48个,出租车临时停靠点31个,县内班线22条,日发行班次175趟次,规划乡镇通达率100%,村通达率85%,城区投入使用公交车5辆,出租车10辆。

    思考:诸多问题待解决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乡形态急剧变化,人流、物流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城乡发展迫切需要相应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相配套。在统筹城乡发展公共交通上,安远县做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但小荷才露尖尖角,仍有不少方面需进一步完善。

    “虽然公交车通了,但是城郊有些道路建设不到位,这也给群众乘坐带来了一些不方便。”在站点等车的陈老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应该同步建设一些县、乡知名景点的交通配套设施,才能让旅游发展多一条腿走路!”平时酷爱旅行的张先生建议。

    安远县交通局运管所的刘贵平介绍说,当前,该县统筹城乡公共交通发展刚刚起步,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更是新的探索,成绩值得肯定,但有许多问题也需要花时间来破解,比如城乡二元分割问题、乡村交通规划相对滞后、基础设施不到位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下一步,打破二元分割的城乡运营体制,加快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旅游景点通车路线、制定优先发展城乡公共交通的相关经济政策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薛玉娟 唐萍 陈海鑫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