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22日
1月16日,在深圳定居3年的黄平洋带着妻儿回老家上犹县营前镇办事探亲。当他驱车穿行于营前圩镇,宽阔的云水大道干净整洁,翠绿大树掩映着人行道,大型超市、酒店、商铺林立,市场规范有序,纯朴的乡音萦绕在耳边。黄平洋不禁感慨万千:“环境美了、家乡富了,这让我回乡的愿望愈发强烈。”于是,他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回乡创业。
营前镇是赣南四大古镇之一。近年来,该镇乘着全面推进“全省百强中心镇”建设的东风,充分利用山清水秀、风景秀丽的自然优势,不贪大、不求洋,而是在宜业宜居、和谐秀美乡村建设上下大力气,确保在原有古镇风貌的基础上促进城镇美化亮化,全面推进“商贸大镇、文化名镇、客家古镇”建设,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过上幸福和谐的好日子。
特色古镇 宜居宜业
如今,在营前镇像黄平洋这样决定返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据统计,2014年以来,营前圩镇新增人口5000余人。安居才能乐业,乐业才能集聚“人气”“商气”和“财气”。如今营前镇圩镇建成区面积已有1.7平方公里,不仅集聚了1.8万人口,还以繁荣的商贸经济辐射周边7个乡镇。该镇依托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区位优势,突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建设富有田园风情的江南古镇。该镇组织编制综合交通、防洪排涝、景观风貌、公共服务设施等总体规划,留住江南水乡这片乡愁。该镇以完善圩镇公共配套服务为落脚点,投资60余万元改造云水大道,开展营河大道文明示范街创建,功能布局做到规行划市;改善圩镇主出入口交通环境,进行绿化、亮化建设,提升圩镇品位;实行圩镇保洁公司化运作,投入36万元添置垃圾车和部分大容量垃圾箱,动态收集圩镇住户垃圾,改善圩镇人居环境。
双轮驱动 秀美乡村
营前镇下湾村是个美丽乡村。这里古木葱茏、山水环绕。“终于住上新房了,再也不用担心刮风下雨了,感谢党的好政策。”日前,下湾村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户刘承瑞向笔者谈起自家新建红砖楼房时一脸喜气,他家客厅宽敞明亮,厨房、卫生间干净、整洁,居住条件一点不比城里差。
营前镇以和谐秀美乡村建设为抓手,做美乡景村貌,发展特色产业,既充分展现乡村的山山水水和田园风光,又让村民腰包鼓起来。该镇通过整合土坯房改造、移民扶贫等部门专项资金,让农村居民相对集中建房,让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集约配置。从产业发展、生活舒适、文化传承、支撑保障等方面,综合考虑乡土风情、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等,突出“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建设主题,最大程度保留原汁原味的乡村特色,成功打造了九子寨、群星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土坯房精品示范点及移民扶贫安置点。该镇统筹山、水、田、园、路等要素,完善圩镇六角亭、戏台、文化广场等文化设施,彰显山水田园风光风貌,为发展乡村旅游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村民要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该镇大力发展苗木、茶业两大主导产业,如今,该镇的象牙红旗苗木基地、石溪新阳茶叶基地已初具规模,营前雾毫茶场成为集采茶、品茶、销售、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农业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茶叶,年户均增收6000余元。
文化传家 幸福生活
1月17日,恰逢周六,营前镇象牙村九子寨刘姓祠堂里,村里的中小学生又聚在一起,认真聆听老教师刘承保讲解姓氏来源和家风家训。
为让富有乡愁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弘扬,如今,“道德讲堂”“名嘴宣讲”等特色文化活动,正不断丰富着营前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该镇在蛛岭、新溪等村,以姓氏的“祖训”“家训”“源流”为主,挖掘当地名人文化资源和家风家训故事在社区宣讲,倡导文明家风。该镇还建成毛泽东和彭德怀旧居等多个文化教育基地。此外,该镇还倡导“走前来、多沟通、一起做”群众工作理念,对群众思想上疏导、生活上帮扶,集中精力化解矛盾纠纷。2014年以来,该镇成功化解土地等纠纷46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