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村民在家门口用上自来水喜笑颜开。
|
|
 |
明高电路科技(江西)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正忙着赶订单。
|
|
 |
定南县城新景象。
|
|
 |
全市脐橙在定南实现集中大通关销往世界各地。
|
|
 |
云台山千亩茶园的茶农正在采摘冬茶。
|
|
 |
村民载歌载舞欢庆土坯房改造带来的好生活。
|
|
新年钟声激越高亢,振兴发展战鼓铮铮。
凝神回望,巍巍岿美山见证“赣粤门户”振兴崛起的豪迈步伐,悠悠九曲河谱写“生态定南”砥砺前行的恢宏篇章。2014年,定南昂首阔步,书写振兴发展崭新画卷!
一年来,定南在苏区振兴发展的道路上不懈探索、奋发有为、成果辉煌;时光的年轮,刻录振兴发展的里程碑。
一年来,定南在富民强县征程中攻坚克难,砥砺前行、
民生改善,舒展开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2014年,定南
经济发展明显提速,城乡面貌变化巨大,群众幸福指数迅速提升……
这一年,定南有太多的振奋与欣喜。21万勤劳智慧的定南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奋勇争先、锐意进取,紧紧围绕建设“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前沿阵地、赣南矿业经济新增长极、赣粤边际旅游休闲目的地、绿色高效农业示范区”的目标,大力实施“开放对接、产业集群、城乡统筹、绿色生态”发展主战略,紧扣苏区振兴发展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发挥承接平台和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工业提质提效、城乡统筹协调、绿色生态建设和民生事业发展工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稳中趋快、快中趋好、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十亿元大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20元,同比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00元,同比增长12.4%,均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开创了物裕风清、和谐幸福新定南建设新局面。
亮点点击
●亮点一:重点项目扎实推进
2014年稳步推进了64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7.2亿元,文体教育新城等5个列入省、市重点调度项目的年度建设任务超额完成,公路港等12个项目被列入市重大签约项目调度,滨河路西侧改造等11个项目全面竣工,瑞鑫稀土、中凯稀土等9个项目主体完工,和美实业、合力源化工等一批项目有序推进。
●亮点二:振兴发展要素聚集
2014年精心策划包装并争取了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等26个重大项目:东江源生态保护补偿规划通过国家评审,赣深客专设站定南,宁定高速公路(定南段)及联络线成功落户并正式启动建设,“三南”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规划获省批复实施,稀土储备基地、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等政策平台纳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全年累计争取项目资金10.68亿元。
●亮点三:改革先行取得突破
完善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县级层面精简审批事项32项。加快推动水稻、政策性农村住房和生猪等
保险创新试点,人保财险江西分公司为全县21万人统一免费投保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中国人寿江西分公司为全县1.35万特困群众免费投保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三南快线”、文体教育新城等“险资入县”项目与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达成初步合作协议。深化
金融改革创新,鑫磊稀土等3家企业在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
●亮点四:工业经济聚集发展
稀土永磁及应用产业基地不断壮大,大华新材料等分离企业有序复产,齐飞稀土改造项目竣工投产,中凯稀土、瑞鑫永磁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非资源型产业集群加速壮大,元邦摩擦完成年产3000吨高档刹车片技改;锦鹏电子、聚盛化工等8家企业竣工投产。鑫磊稀土、赐彩油墨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零的突破;全年获50项国家授权专利。
●亮点五: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
稳步推进省级商贸物流服务业基地建设,获评全省重点商贸物流园区,被列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粤苏皖赣四省物流大通道九大甩挂中心之一。全市首家省级公路口岸作业区正式运营,赣南脐橙在定南实现集中通关,销往世界各地,为赣州开辟了一条连接港口、通向世界的“黄金水道”。
●亮点六:民生福祉大幅改善
2014年累计实现民生支出9.9亿元,占新增财政94.7%。完成1075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完成19089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任务,5万多名居住条件最差、最困难群众实现安居梦;大力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7.7万名群众喝上放心水。完成7所公办幼儿园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每镇建有一所公办幼儿园目标;投入3000万元实施扶贫攻坚,减少贫困人口5188人。
主攻项目
注入高速发展“原动力”
定南县紧扣振兴发展主线,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突出抓大项目。围绕“一条产业带、两大工业平台、三个产业基地”建设,实施产业项目,推动园区产业集聚;坚持工业基地化发展,全力推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稀土永磁及应用产业基地不断壮大,大华新材料、南方稀土等分离企业有序复产,齐飞公司稀土熔盐废料回收利用技术改造项目竣工投产,中凯稀土、瑞鑫永磁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非资源型产业集群加速壮大,元邦摩擦材料公司完成年产3000吨高档刹车片技改;赣悦光伏玻璃钢化镀膜生产线正式投产;锦鹏电子、聚盛化工等8家企业竣工投产。鑫磊稀土、赐彩油墨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该县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零的突破;赣深客专设站定南已成定局,宁定高速公路(定南段)及联络线成功落户并正式启动建设,“三南快线”(定南段)在“三南”率先全线贯通路基工程,2011年换届以来,定南创造了赣州在省级层面获批产业基地最多的纪录,2014年继续聚焦基地化、集群化发展,新增规模以上企业连续两年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总数达41家。围绕宜居城市建设目标,以方便居民出行、购物、健身等为抓手,全面推进21个城市基础类、功能型、服务性项目建设,年度完成投资3.24亿元。
转型发展
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
定南县紧扣发展升级要求,把园区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全力扩总量、提质量。该县在着力建设有色金属、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的同时,大力发展生物制药、文化创意、光伏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战略转型全力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突出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成功承办2014年赣南脐橙网络博览会系列活动,举办2014江西定南(深圳)招商环境推介会等重大招商活动,有效扩大了定南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全面落实安商服务全程代办制,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全年实际利用内资27.05亿元,同比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5992万美元,同比增长13.9%;实现外贸出口5026万美元,同比增长11.37%。此外,稳步推进省级商贸物流服务业基地建设,普特物流公司正式运营,公路港项目加快推进,累计落户企业21家,全年园区规模物流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连年增长,被省商务厅认定为全省重点商贸物流园区,被列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粤苏皖赣四省物流大通道九大甩挂中心之一。全市首家省级公路口岸作业区正式运营,将沿海港口的口岸功能延伸到内陆,成为赣南脐橙出口绿色通道。
绿色崛起
垒起生态屏障促发展
定南县森林覆盖率达82%,生态优势明显。该县在振兴发展中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绿色生态发展战略,以建设全市首个生态农业科技园为契机,积极打造绿色、生态、有机农业示范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县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以上资金,对获得国家级名牌
产品或著名商标、绿色食品标志以及无公害农产品、原产地标志认证或认定的生产基地进行奖励。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县,不断加强东江源头生态环境保护区和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龙塘白驹村等9个村被评为市级生态村。推进“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新增造林绿化面积3.04万亩,完成3.6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城区绿地率、绿地覆盖率分别达到36.14%、41.55%。对13平方公里规划区内水土流失区域进行有效治理。新增造林绿化面积3.04万亩,完成3.6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城区绿地率、绿地覆盖率分别达到36.14%、41.55%。
同时,定南县以全省首家“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园”为载体的东江源为品牌,大力建设赣粤边际旅游休闲目的地。打造高标准的乡村漫游带和先行区;按照建设“工贸名城、旅游新城、生态绿城、宜居山城”的城市定位,做好山水文章,做优做美城市。目前,在该县乡村涌现了以荷文化和渔文化为特色的百乐排、以生态旅游和革命文化为特色的古地新村等30多个乡村旅游景点。布衣山谷、九曲度假村列入国家旅游扶贫规划项目库,客家风情村一期项目完工。全年接待游客85.3万人次,同比增长5.3%,实现旅游总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5.3%。
民生优先
谋取百姓福祉铭党恩
坚持群众利益至上、让改革成果惠及群众的执政理念,集中财力办好民生实事,全年累计实现民生支出9.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7%,连续三年实现每年新增民生支出1亿元以上。加快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建设,全年完成新建和修缮加固4496户, 1075套保障性住房完工待分配使用。加速推进城乡电网改造,一批变电站升压改造和农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基本完成。投入3329万元全面实施扶贫攻坚,减少贫困人口5188人。启动“精准扶贫”,完成全县21013名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97个,新建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10个、搬迁群众1382名。围绕六大扶贫主导产业,实施28个产业化扶贫项目,启动“雨露计划”改革试点,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不断加大。
文体中心完成场馆封顶,党校、进修学校即将投入使用,第四中学教学综合楼及办公楼即将竣工验收,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每镇建有一所公办幼儿园目标;县第一人民医院和岭北、龙塘卫生院搬迁新建项目即将投入使用,完成47所村级卫生室改造;县综合福利中心大楼和各镇敬老院建设全面完工;少儿图书馆投入使用,完成了岿美山、岭北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中心完成主体工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序推进,为全县13万农村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实现“十连增”。不断构建完善城乡治安防控体系,积极推进综治保险、“平安E家”进村入户,深入开展“打击入室盗窃犯罪”、“利剑”行动等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校园、交通、食品药品等安全工作,公众安全感指数达96.76%,列全省第十八位、全市第四位。
作风转变
增进党群干群鱼水情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战斗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定南县以创建作风建设模范县为契机,大力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当好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先行者。该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凝聚人心,以上率下转作风倍增合力,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理想信念的政治自觉更加坚定。带领各级活动单位开展了“两学两弘扬”、“学习龚全珍、我该怎么办”、“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等活动,创作“群众路线教育宣传快板词”,发放宣传手册“口袋本”,开设教学课堂、家庭课堂、“空中课堂”,有效延伸了学习触角,这些做法被中组部《共产党员手机报》等媒体刊载。
坚持把整治“四风”紧抓在手,带头开门搞活动,开辟“四访民情”、“三卡两册一栏”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并先后召开专题会、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进一步查摆问题、从严监督教育管理干部等39项专项整治,大力治理损害群众利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突出问题,有效遏制了“四风”发生和蔓延势头,在数次测评中群众满意率均为100%。创新“百个明显变化见成效”活动载体,扎实开展党员“领题服务”、下基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活动,全县共为群众解决具体问题2630个、办实事好事4340件、调处矛盾纠纷1170件。在全县征集到的意见中有648条意见纳入制度建设,形成了一系列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以“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为抓手,强化措施配套、重点突破、制度完善,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制定《定南县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实施意见》,惩防体系建设框架不断完善。持续开展“两公一奢”、“红包”等专项治理,强化了对违反八项规定精神执纪监督。扎实推进廉能风险防控标准化作业,开展“三重一大”集体决策、“一把手六个不直接分管”等制度执行专项检查,权力运行更加规范。严格落实“一案双查”制度,强化了责任追究。
蕉坑旧貌换新颜
“这是我们村吗?”在外务工的历市镇蕉坑村村民刘万福站在村口,看着一排排整齐漂亮的小洋房和一条条平整干净的水泥路,满脸惊奇。
“两年没回来,村里变得真漂亮啊!我得赶快去看看我家。”随着刘万福急匆匆的脚步,一栋崭新宽敞的二层小洋房映入眼帘,黛青顶雪白墙,衬着绿植葱郁,映着碧水粼粼。“阿福,你回来了!看咱们家的新房子,再也不担心漏雨喽!”刘万福的老母亲红光满面地从屋内走出,说道:“不仅是建了新房子,还修了好多水泥路,又聘请了专门的保洁员,现在村里又平整又干净,美得很啊。”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如今的蕉坑村仿佛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近年来,蕉坑村村支“两委”在政府和各级文明办的支持下,团结和动员广大村民,大力推进和谐秀美乡村创建工作。
《若干意见》出台后,蕉坑村以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对农民公寓、道路绿化、垃圾处理重点项目进行了具体规划并落实实施。目前新建房屋128套,其中60户已全部竣工;完成道路硬化5公里;改厕、改水53户,净化河道1500米;补种树苗200棵,新增绿化面积500平方米;聘请保洁人员对全村的生活垃圾、公厕、道路、绿化带进行专职全天候清理,并且由卫生检查人员不定期对保洁情况进行督查。如今蕉坑村一改过往破旧模样,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阿福,要不年后你就别出去打工了。”阿福母亲劝道,“2014年我和你爸在政府帮助下扩大了鸭子养殖数量,现在市场好,我们都忙不过来,你就在家帮帮我们,而且自家的田流转给了合作社种蔬菜,每个月都能拿租金。这两年都赚够了你娶媳妇的钱呢。”
有了新房“稳得住”,还要帮助老百姓“能致富”。县政府按照“一户一法”原则,积极鼓励和引导贫困户以土(林)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农场联户经营,发动村民将土地流转给花卉苗木基地,并依托基地的辐射作用,带动村民发展了脐橙、大棚蔬菜、毛竹等6个农业产业基地,让村民勤劳致富,甩掉“穷帽子”,日子越过越红火。
物质条件上去了,精神文明也得提升。针对村内存在赌博酗酒、参与迷信活动等一系列陈规陋习,蕉坑村成立道德评议小组,采取上门劝说、开展培训等形式整治不良风气。“以前隔壁那个好赌的陈二赖,村里评议小组上门劝了一个星期,现在他跟着村里人种脐橙,再也没见过他赌博了。”说到这刘万福母亲不禁拍手称好,“村里为了方便我们晚上跳广场舞,还配备齐全了音响设施。我们老人家每天唱唱歌跳跳舞,日子过得滋润多了。”
为提高村民参与文娱活动的积极性,镇、村投入20余万元,在原有的大肖屋社区活动中心基础上,新建6间文化活动室,同时合理利用500平方米社区广场开展各种兴趣比赛。现在村里打牌的人少了,去文化室参加活动的人多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多彩。“这两年,我们村房子新建了,环境搞好了,产业步上轨道,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少,2014年还荣膺赣州市首批‘特色乡村’,我相信我们村未来会更美好。”蕉坑村老干部肖月全乐呵呵地说。
农民李英豪的
幸福生活
近日,笔者走进定南县岭北镇玉石村豪凤蔬菜基地,育苗棚、排气扇、自动喷管等现代化农业种植设施配备一应俱全。花菜、芹菜、莴笋,恣意舒展着绿油油的叶子,一派生机盎然。
在白色大棚里,一个身着棉衣的中年男子正忙着指挥工人覆土、下种。中年男子叫李英豪,岭北镇玉石村人,两年前搬出低矮易涝的土坯房,住进了装修好的两层半的新房子,和妻子黄于凤两人起早贪黑,建起了这个豪凤蔬菜基地,专心致志在家门口种植蔬菜,如今蔬菜订单远销广州、深圳等地,年收入10多万元。
“真是太好了,如今我们也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李英豪夫妻俩感概地说,两年前,夫妻俩连同孩子一起挤在两间墙面斑驳、脱落的破土房里。《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后,县里积极推进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派人来搞规划、做设计,夫妻俩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在镇村干部的共同帮助下建起了一栋两层半楼房,成为玉石村第一批住进新房的村民。
这几年,村里不仅建起了一排排整齐美观的新楼房,还建起了文化广场、健身广场、村民活动室等,各种活动的设施和场地一应俱全。只要稍有空闲,李英豪和妻子就会和村民们一起跳跳健身操、下下棋,生活越来越丰富了。在政府帮扶引导下,玉石村积极发展蔬菜种植、生猪养殖产业,开起了农家菜场、果蔬采摘基地等。如今,村民们忙建新房,忙搞种养,村里的生猪、蔬菜远销深圳、广州等地。“孩子在外地读大学,还有两年就大学毕业了,我们种植的蔬菜已经和深圳、广州好几家超市有订单合作,我们的日子是越来越有奔头了。”李英豪高兴地说。
在定南县像李英豪这样的乘着苏区振兴发展春风住上新房、发展产业的农民还有很多。2014年,该县完成1075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完成19089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任务,5万多名村民实现安居梦、致富梦。
本版图文均由定南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