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06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廖海峰 陈孟春 温莉莉 曾宁文 特约记者许万里 曾嵘峰 文/图
“振兴发展”,这一赣州经济成长的新特质,让刚刚过去的2014年,成为80多万宁都儿女印象深刻的又一年。
回眸这一年,最显著的变化是,宁都交通电力等重大基础设施条件有了质的飞跃;最实在的变化是,中央、省、市对宁都的支持帮扶力度越来越大;最可喜的变化是,老百姓从改革发展中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最深刻的变化是,广大干部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
这一切只是起步。县委书记王四华说,2015年,宁都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按照省委、市委总体部署,紧紧围绕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这条主线,纵深推进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壮大总量、集聚发展战略,奋力打造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宁都样板”升级版。
拼搏2014
苦干实干,踏出串串深深的足印
宁都也是蛮拼的!这是全县上下的共识,更是老百姓对县委、县政府过去一年工作的最高褒奖!成绩的背后,是心血、是智慧、是汗水的结晶,同时,也饱含着滚烫的泪水。
振兴效应持续放大。一是政策争取捷报频传。“支持宁都开展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体制创新试验”进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人社部、水利部相继出台对口支援指导意见,宁都被列为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全国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管护机制试点县等4个全国试点和全省政府购买公共培训成果试点县等3个试点,赣江源水利风景区被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同时,争取了宁都高级技工学校、永宁水利枢纽等40多个重大项目,投资总额超过30亿元。省人社厅、省水利厅相应出台对口支援政策文件,省文化厅出台11项对口扶贫政策。二是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实施国、省、县道改造项目12个,累计新开工二级公路建设里程居全省第一,蛇形排至小布公路建成通车;昌宁高速宁都段完成投资22.4亿元,路基工程基本完工,宁都至定南高速公路开工,广昌至吉安高速公路宁都段即将开工,县交通项目完成建设投资5.8亿元。瑞金至宁都220千伏输变电线路工程、长胜110千伏变电站启动建设,竹笮110千伏变电站投入使用;安福社溪100兆瓦光伏电站开工建设;投入农村电网改造资金4900万元,改造低电压线路321.5千米。
产业结构日益优化。一是工业经济逆势上扬。工业园扩区调区基本完成,总规划面积857.8公顷,是之前的4.6倍。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上海马腾锌粉生产等重大项目落户宁都。易富科技新厂区、龙树防火门、恒丰矿冶矿粉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易富科技成为该县首个纳税超千万元的工业制造企业。永通科技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成为全市第二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实现了该县上市企业零的突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值、利税分别增长9.4%、10.8%、30.5%;全年实际引进内资、外资同比分别增长12.9%和6.5%。二是农业产业持续壮大。粮食总产量达43.53万吨,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脐橙产业效益大幅提高。烟叶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宁都黄鸡、生猪、白莲、油茶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展。新增农业龙头企业24家、家庭农场39家、农民合作社106家。“绿元”、“华夏橙”、“奥帅”、“翠微三甲”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三是“三产”蓬勃发展。电子商务孵化园在全省率先开园,78家企业抱团入驻,实现网销额6亿元。宁都被评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列为全省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县。黄陂镇被列为全省首批商贸强镇试点。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田埠东龙、湛田李村等9个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幸福的脚步在城乡之间喜悦穿行,宁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一是城市建设扩容提质。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9.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增加到20.9万人。《宁都县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3-2030年)》通过专家评审。第二水厂、体育中心竣工使用,宁都大道C段、龙溪湾路网全线贯通,国道236七里至竹笮段、永宁水利枢纽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城市新增绿地12.4万平方米、建成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城区绿化覆盖率、路灯亮灯率、市政设施养护完好率分别提高至45%、95%、95%。二是镇村联动协调推进。梅江、长胜、黄陂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东龙村入选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农村清洁工程深入推进,169个新农村建设点村庄整治项目全面完工,宁都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扎实推进,完成市下达的14081户改造任务。硬化通自然村公路400多公里,重建、维修农村中小危桥77座。完成移民搬迁2345人,帮助42218人实现稳定脱贫,获评全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先进县。三是生态保护持续加强。推进“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新增造林面积6.2万亩。土地整治、60亩以下土地开发项目全部完工,新增耕地2167亩。黄石璜村、山梓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总面积达102.8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6.9%。加强赣江源头保护区环境保护,开展小布石材行业、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和农业面源污染专项整治,依法取缔污染企业4家。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720公顷。
幸福指数不断攀升。“财政再难不难民生项目,资金再紧不紧民生投入!”县委、县政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4年,全年投入民生资金25.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4.4%,扎实完成了市下达的50件民生实事。一是教育发展再上台阶。校建项目完成投资1.2亿元,会同、长胜、青塘3所乡镇公办幼儿园竣工投入使用,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楼主体工程完工,县机关幼儿园、第九中学、思源实验学校建设进展顺利;新招聘教师472名;高考成绩再创佳绩,全县二本以上上线人数比上年增长48.4%;中考成绩飞跃提升,被评为全市初中质量评价先进县。二是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计生服务站实现整体搬迁,黄陂卫生院主体工程完工,赖村、田头、对坊等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和周转房建设竣工并投入使用;新招聘卫技人员128名;完成儿童“两病”救治53例,“光明·微笑”工程白内障手术260例,尿毒症患者免费血透192例、免费“两癌”手术23例、免费救治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病患者1350名。宁都被列为全省唯一的全国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县。三是文化体育旅游日益繁荣。宁都会议、黄陂会议旧址维修保护工程完工,成功举办“易堂九子”学术研讨会,出版了《人文宁都》丛书、《发现宁都·中国名家看宁都》作品集。成功承办十四届省运会社会部篮球比赛,顺利举办第六届县运会,“龙腾狮跃闹元宵”舞龙舞狮活动获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依法收回了翠微峰风景名胜区行政管理和门票出售“两权”,旅游业迎来新的发展春天。四是社会保障不断加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15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9万人,17755名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对象,居全市前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7.3万人。保障性住房完工2812套,新开工建设1200套。县社会福利中心主体工程完工,小布、对坊敬老院竣工使用。
党的事业永葆青春。一是激活红色基因,坚定了政治方向。坚持以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扎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系统学习党的群众路线基本理论,紧扣激活红色基因,组织现场参观,开展体验式教学,教育引导全县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二是推进组织建设,激发了党员活力。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实施“连心、强基、模范”工程,转化提升31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为村干部增发绩效工资,向村小组长发放补贴,基层党组织焕发生机活力。持续推进“三送”工作全覆盖、常态化,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大人才工作力度,评选出4名县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4名农村乡土拔尖人才,设立突出贡献人才奖励基金,有效激发了干事创业热情。三是加强作风建设,净化了政治生态。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述职述廉、约谈以及定期听取汇报等制度,形成权力运行有效约束。部署开展“干部作风整治年”、“领导干部十带头”活动,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委、市委若干规定精神,聚焦“四风”突出问题。2014年,累计开展明察暗访78批次,通报曝光违反纪律人员46名,公务接待费同比下降35.6%,党风政风实现明显好转。
决战2015
鼓点铿锵,奏响曲曲奋进的乐章
成绩是汗水的结晶,也是催征的鼓点。
当春天的脚步不期而至,80多万宁都儿女以火热激情,纵深推进“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壮大总量、集聚发展”战略,再次奏响了振兴发展的奋进乐章。
牢牢扭住项目这个“牛鼻子”。一是积极对接争取项目。全力对接《若干意见》和《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充分挖掘人社部、水利部出台的对口支援该县的指导意见,释放最大政策红利,加快实施宁都高级技工学校项目,积极筹建宁都技师学院,落实好十大水利工程建设。积极争取鹰梅铁路、吉永泉铁路、吉建铁路、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力促“小型多用途模块式反应堆”发电项目尽早立项建设,争取宁都锂电新材料产业基地列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二是科学谋划推进项目。严格落实“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充分利用部门协调联动和一线调度现场办公机制,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三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抓紧落实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城区、园区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完成投资30亿元左右。
紧紧抓好产业这个“强支撑”。一是强工业。围绕“4+3”产业布局,逐步完善和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电、路等要素保障。全面开展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清理整治,实施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试点,破解项目用地难题。加快推进恒丰矿冶120万吨矿粉、4500吨/日水泥熟料生产线及配套15兆瓦余热发电站项目等项目建设,促进企业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打好招商引资大会战,大力开展主导产业“定向招商”、产业链薄弱环节“补位招商”、产业上下游“配套招商”,坚持走集群化、特色化产业发展道路,争取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二是壮农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规模农业、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力争打造脐橙、粮食、黄鸡3个超10亿元产业。鼓励发展专业大户,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壮大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经营性服务组织,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四大家鱼”苗种、无公害蔬菜等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快速发展。三优服务业。围绕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目标,大力发展电商产业,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园区、进商场,实施电商扶贫和电商创业,争取年内入驻企业和商户达到200家、交易额突破10亿元。加快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建设多功能物流中心,不断提高物流配送的社会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推进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创建国家4A级景区,争取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启动翠微峰创建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促进翠微峰景区旅游开发,加快发展旅游业。
用好用活全面改革这把“金钥匙”。依据省市改革部署,结合宁都实际,确定2015年重点推进的改革事项,列出时间表和任务书,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人,一项一项抓落实,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进展。一是承接落实先行先试改革事项。承接落实好国家、省市在宁都实施的改革试点事项,充分发挥人社部和水利部对口支援的优势,着力推进水务体制、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争取中小河流整治和水系连通等试点示范事项,着力解决影响人社和水利事业发展的突出瓶颈。二是持续推进重大领域改革突破。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扩大乡镇财税分成改革试点范围。整合政府公共资源交易机构,建立集中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扎实推进水利综合改革。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组建宁都农商行。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试点,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三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充分借助依法治国新契机,以社会治理为重点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研究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宁都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源头治理,推动系统治理,深化综合治理,创新社会管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不断提升百姓幸福这个“新指数”。全面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等任务,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社会救助和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创新扶贫开发新机制,着力推进农村精准扶贫到村到户,扎实做好134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力争减少贫困人口4万人以上,打造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加强文化资源保护传承,维修“宁都会议”等红色旧址,保护东龙村、小源村等文化古村,整理“易堂九子”文献,光大易堂文化。积极申报“全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示范县”,规划建设“宁都县文化艺术中心”。力争将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打造成国家级精品馆,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省级免费开放纪念馆,创建国家4A级景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净化社会环境。综合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化解矛盾纠纷,规范信访秩序,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紧紧抓住生态文明先行新战略,以环境治理为突破建设和谐秀美家园。整合“三清”(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三净”(净空、净水、净土)、“三治”(治脏、治堵、治乱)、“三化”(绿化、亮化、美化)等活动,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管理,致力打造“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良好环境,争创省级、国家级生态乡镇。
突出抓好干部作风这个“硬保障”。自觉适应从严治党新形势,以深化提升年活动为抓手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一是抓好干部培训,筑牢思想根基。拓宽干部教育培训渠道,加强党性教育和道德教育,健全促学考核机制,注重教育培训成果运用。完善干部管理规定,严格干部管理监督,规范权力行使;二是狠刹不正之风,持续深入改进作风。结合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和“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以“三送”工作为抓手,以作风整改落实为重点,开展“加快宁都发展,重塑宁都形象”巩固提升活动,推动形成改进作风的新常态;三是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夯实基层组织建设。认真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和考核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大党建工作创新力度,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服务力、创造力;四是预防惩治腐败,大力推进反腐倡廉。严格执行党的各项纪律,坚决查处违反党纪党规行为,强化纪律刚性约束。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春潮催人急,风好帆正扬。勤劳智慧、不甘人后,充满追求的宁都人已昂首踏入了2015年的春光里,为打造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宁都样板”续写着姹紫嫣红的又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