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上周央行的突然加息,不仅令投资者,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措手不及。东亚中国常务副行长林志民就金融产品方面建议:应对通胀的方式有很多,从产品上讲,银行的QDII产品、挂钩贵金属的基金、黄金相关产品、信托产品甚至是长期存款都能战胜4%以内的CPI增幅。
林志民强调上述的金融产品风险各不相同,居民手中的资金应当分散配置:“有些人以为存款不是理财,其实不然,现在4~5年的长期存款利率其实高于CPI的涨幅。此外,居民的投资渠道也正在拓宽,一些海外的ETF产品也可以考虑。 ”林志民进一步表示,东亚银行目前的定位、客户群其实已经开始接近中资银行,未来的竞争对手甚至可能是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几年来也在逐步调整转型,随着对市场了解的加深,我们在不断争取更多的国内客户。 ”
而针对不断高涨的金价突然步入调整期,东亚银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陈柏轩表示,从中长期看黄金依然具备投资价值,有选择性地配置基本面表现突出的大宗商品是目前守卫资产、战胜通胀的合理选择。
在通胀预期提升之下,一些农产品也有望成为明日之星。农产品的上涨通常会滞后于对经济比较敏感的能源和基本金属。“今年气象灾害频频出现,印度限棉出口引发期棉价格上涨、俄罗斯干旱和大火引发小麦供应紧张,美国农业部最新报告又大幅下调玉米、大豆等单产和期末库存量,这无疑使得农产品的价格不定期上涨。虽然大豆和棉花会出现短期震荡,但长期还是被看好的。 ”陈柏轩认为。
记者注意到,虽然加息将直接提升债券和货币市场类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不过从上周新发的185款理财产品来看,其收益水平未及时修正。银行理财师表示,今年四季度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水平肯定会水涨船高。在目前加息通道下,建议投资者购买3个月以下,尤其是1个月以下期限的短期产品,以规避利率变动风险。
“央行刚刚加息,银行的产品收益率调整肯定没有这么快,部分已经封闭了的产品可能会在近期发布收益率的调整通知,投资者应及时关注。相对而言,短期的产品是比较灵活的,收益调整也会比较快,而长期的产品就困难一些,毕竟时间越长,预测市场走势的难度越高。 ”业内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