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高层声音 >> 正文内容

招行马蔚华:千方百计发展私人银行业务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杜琴庆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6日

  尽管已年近六旬,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仍干劲十足要搞“二次转型”。

  马蔚华,在他任职招商银行的过去10多年间,招商银行从最初只有1000多亿元资产,发展至今年6月底的2.28万亿元资产。

  2004年,马蔚华发起招商银行的“一次转型”,借力互联网和资本市场,招行成功完成了向零售银行的转型,马蔚华把第一次转型称为“颠覆”。这一次,他将以降低资本消耗方式发展业务的“二次转型”称为是一场革命。

  10月24日晚,马蔚华在上海接受了早报记者的专访,畅谈招商银行的“二次转型”、创新以及国际化发展。面对未来市场挑战,马蔚华提出国际化三步走战略,并表示未来将减少高折扣的房贷业务,而增加经营性贷款,以取得资本最大化。

  国际化三步走战略

  东方早报:招商银行下一步国际化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马蔚华:十几年前我刚到招行时就提出三步走战略,即业务网络化、资本市场化、发展国际化。

  发展国际化是个战略考虑。除了在纽约设立分行、收购永隆银行外,目前我们还在伦敦设有代表处,最近也在推进台湾代表处的设立工作。不过,国际化绝不仅仅是海外设立网点、搞几笔业务那么简单。国际化最重要的就是观念国际化。

  招行比较注重管理理念的创新,比如我们之前就提出的“十变”,即变规模导向为价值导向、变账面利润为经济利润、变粗放营销为精准营销等。

  东方早报:永隆银行的收购给彼此带来了些什么?

  马蔚华:从全球来看,跨境并购70%是失败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整合,整合的关键是文化,永隆银行在香港,文化差异小,所以对整合有把握,文化整合两家银行没有出现太大问题,包括员工、高管流失几乎没有。

  我们收购永隆为他设计了一个新的增长空间,并没有让其在当地抢食,而是在跨境业务上寻求新的空间,如深港两地通等。永隆本身的弱点在我们收购后变成发展的长处,如其原先只有家族业务,只有港资、并没有内地业务等,现在都有很大改观。

  永隆银行给我们招行带来的更多,本身增长是香港同业最高的,永隆的增长都是招行的收益;另外,香港两地通,香港在内地的客户群,以及香港多年来在完全市场化下的经营管理经验、混业经营经验,对招行都有很大帮助。

  如今来看,这个收购是非常有意义的。不过,我觉得我们现在总结这次收购为时过早,我想五年之后再去总结。

  集中发展三块业务

  东方早报:未来招行的利润增长点是什么?

  马蔚华:招行将集中力量发展零售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和非利息收入这三块业务,推进以低资本消耗的方式来发展业务,扩大低资本风险、高收益业务的规模,并且提高贷款的定价能力和非利息收入的比重。

  零售业务目前占比约30%,未来还要提高;批发业务,最主要的是中小企业,目前占比约为50%,之后这个比重还要提高;中间收入,现状是该业务受到很多制约,收费业务增长还是非常艰难的过程。

  所以,我觉得目前体制下,未来一段时期,5-10年,银行利差收入仍是银行业的主要利润来源。

  东方早报:贷款必然要消耗资本,如今资本约束越来越严,银行结构如何调整?

  马蔚华:调结构就需要不断的资本优化,比如招行零售业务,去年(房贷)按揭打7折,我们就减少这种贷款,增加经营性贷款,微小企业贷款。

  批发业务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因为中小企业起码不会下浮利率。在非利差收入,我们会千方百计发展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等。

  宗旨是在降低资本消耗前提下,取得资本效率最大化,必须在收益和风险间取得最佳平衡。

  东方早报:招行一次转型实现了50%的增长,二次转型的目标是什么?

  马蔚华:中国企业利润不会总是以50%的速度增长,西方资本主义也经历过高速增长时期,现在再让他这么大增幅,也不太可能。

  于中国而言,也是一样,尤其是现在各种约束增加,比如现在资本充足率按照巴塞尔Ⅲ,利润增长就会受影响,所以不能用单纯的增速标准来衡量,应该是努力达到符合某个时期的资本回报率。

  不过对于整个中国来说,由于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等,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可能还有一段时间,也会带来企业利润的较快增长。

分享:

来源: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