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10日
|
||
|
||
|
||
|
||
|
||
|
||
|
||
|
□犹宣 文/图
美丽上犹,精彩不断。
上犹县是国家级生态功能区,抢抓机遇加快转型升级,步入振兴发展、绿色赶超新天地。玻纤新型复合材料及精密模具数控机床两大工业主导产业加速集聚,一条鱼(生态鱼)、一幅画(油画)、一块石(观赏石)、一杯茶(茶叶)、一列小火车(森林小火车)生态旅游“五张名片”熠熠生辉,成功创建陡水湖国家4A级旅游景区,荣获“全省旅游十佳县”、全省唯一的“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殊荣……
全县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在调结构、稳增长中应对风险挑战,在抓改革、促振兴中增强内生动力,在惠民生、强作风中凝聚发展合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透过数字看精彩。2014年,上犹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27亿元,同比增长21.1%;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达7.5亿元、5.61亿元,同比增长20.2%、36.6%,均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一张张闪亮的“成绩单”,书写着上犹争上游的辉煌。
踏着春天的脚步,迎来新的一年,上犹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坚定不移实施“同城发展、绿色赶超”主战略,深入推进宜居宜游宜业上犹建设。大力调结构抓项目,促进旅游、工业、农业产业提质提效,加强民生保障,狠抓改革攻坚和法治上犹建设,全面加快苏区振兴发展步伐。
1
生态旅游风生水起
上犹扎实开展水上餐馆搬迁上岸、网箱网具整治、游船升级改造等系列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地处千里赣江源头保护区的陡水湖水更清澈了,湖面更洁净了,环境更优美了,八方游客纷至沓来,人气节节攀升。2014年,全县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9.6%和50.3%,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均为2008年的5倍多。
梦里水乡,尚游上犹。精心打造“一条鱼(生态鱼)、一幅画(油画)、一块石(观赏石)、一杯茶(茶叶)、一列火车(森林小火车)”生态旅游“五张名片”,成功创建了陡水湖国家4A级景区,旅游产业园成为全省11个重点旅游产业项目之一,被评为全省旅游十佳县,上犹旅游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上犹推进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响陡水湖国家4A级景区旅游龙头品牌,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公路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陡水湖景区服务水平。深化打造生态旅游“五张名片”,形成“吃住行游购娱”配套产业链,开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和极具市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以陡水湖核心景区带动乡村旅游、漂流、温泉和五指峰等景区协调发展,实现半日游向一日游、两日游延伸。充分利用微信、微电影等新技术和新平台,不断提升旅游美誉度和影响力。
2
生态工业挺起“脊梁”
沐尔雅卫浴公司采用纳米绿色镀膜技术替代了传统的电镀技术,生产过程安全、环保,提高了产品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力速数控公司自主研发生产导轨式3轴数控机床下线,加工精度能达3微米,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上犹县培育壮大玻纤及新型复合材料、数控机床及精密模具两大工业主导产业集群,两大工业主导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亿元,同比增长122%,连续三年实现翻番;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被列为全省60个重点打造的产业集群之一。201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5.06亿元,同比增长11.8%。凝心聚力抓招商、扩园区,扶企业、兴产业,依托政策、资源、服务等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加速聚集。高位推动安商服务,县主要领导经常调度,分管县领导带队服务,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直接参与,解决证照办理、用水、用电等难题,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程优质服务。采取壮大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对接产研高端平台的综合举措,引导企业技改升级。坚持扩面积与强功能并举,加快工业园南区建设,推进220千伏输变电站、工业污水处理厂、酒店超市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一流工业发展平台。
3
魅力新城展露新颜
漫步在上犹县城一江两岸,眼前是蓝天白云、绿树成荫、山青水秀的美景,城区街道整洁靓丽,美丽的城市公园和翠草如茵的公共绿地点缀其间,山水之城处处焕发新颜。
上犹以统筹城乡、产城融合、生态宜居为方向,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破坏青山绿水,依托山水优势,彰显城市个性,实现了城市和生态的和谐统一。树立全域规划理念,积极探索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实现县域规划一张图,把城市建筑都建设成为精品工程,扎实把县城做精做美,更加宜居宜游宜业。围绕“一轴三区”功能定位,酒店超市、商住小区、专业市场等合理布局,努力把黄埠、南湖、文峰三大新区打造成生态工业区、三产服务示范区、高端休闲度假运动区。科学设计,分类规划建设了2个农贸市场和家居建材专业化市场,为打造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城市综合体夯实了基础,市民购物消费更加便捷;投资1.8亿元的县文体中心,集大型剧场、门球馆和网球馆为一体,市民健身娱乐不再难。围绕“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目标,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铁心硬手治理“两违”“脏乱差”等现象,让居民生活更美好。
4
美丽乡村人和业兴
走进上犹县梅水乡新建村下街社区,来到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户张廷清家里,昔日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漏风漏雨的危旧土坯房变成了青瓦白墙的小康楼,幸福的笑容写在他的脸上。
上犹县把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当作苏区振兴发展的头等民生大事,坚持与传承客家文化、体现山水特色、发展富民产业相结合,打造了78个集中建设点,带动了1.4万户农户实施危旧土坯房改造,形成了一个个具有文化特色、山水特色、产业特色的和谐秀美乡村。大力发展现代生态休闲农业,加快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按照“接二连三”的思路,发展壮大以茶叶、油茶和珍贵绿化苗木“两茶一苗”为主导的富民产业。以建基地、扶龙头、带千家万户为路径,坚持每年新增油茶3万亩、茶叶1万亩、珍贵绿化苗木2万亩,打造了社溪沙塅现代农业产业园、五指峰高山有机茶和黄埠合溪万亩油茶等一大批上档次、成规模的生态农业产业基地。目前,全县拥有茶叶6.29万亩、油茶35万亩、绿化苗木3万亩。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27家,带动近5万户农户发展生产。通过组建巾帼文艺宣传队、名嘴宣讲团,开设社区讲堂、组织文艺宣讲、教育引导村民讲团结、树新风、促生产,培育良好的乡风民风。
5
振兴发展惠及民生
2014年10月,全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武术散打和武术套路两个项目的比赛在上犹县打响;12月,上犹县举行全民健身运动会……这些大型体育活动的成功举办,得益于这座总面积达3.7万平方米、总投资1.8亿元的县文体中心,现已成为全县综合性群众文体活动场所。
上犹坚持办好民生实事,县财政75%的财力向民生倾斜,从解决路不平、灯不亮、饮水难等问题做起,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建立长效体制机制,梳理出教育、医疗、养老和保障房建设等项目,倒排工期统筹推进。大力实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安全饮用水、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等民生工程,2014年,又有2万多名群众告别了土坯房,3万多名群众喝上了干净水,1700多户家庭用上了稳压电。“梦想家园——城南社区”等8个搬迁移民扶贫示范点加快建设,落实移民搬迁对象1522人;实施3140套保障性安居住房,完成995户城市、林业棚户改造。开通上犹至赣州城际公交、县城循环公交,在全市率先开通农村公交。为6.4万贫困人口建立了电子档案。先后投入4亿余元,实施了皮防所结核所建设、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改造等一批民生项目。各类社会保险总参保人次达44万,1.8万余特殊群体享受“应保尽保”,全县医疗保险参保3.94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5.91%。全面落实重大疾病救治政策,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1100多万元,为21.91万城乡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
6
创新党建强基固本
“县司法局在我家设立了群众服务站,周边的群众领证件、买车票,方便了许多,这个服务站真是服务到‘家’了!”上犹县五指峰乡黄竹头村民张晓辉高兴地说。上犹县广大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搭建“干群连心桥”,筑牢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根基。
上犹从“班子、头雁、队伍、阵地、载体、机制”等六个方面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建活力迸发。选派216名党员干部到原籍村担任原籍党建指导员,为农村党组织“出点子”“找路子”,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全面提升。开展“一月一主题”活动,宣传防汛应急、新信访办法、土坯房改造等知识主题,县级领导带头联系1个乡镇、挂点1个村或社区,全县成立了95支“连心”小分队,累计下派干部1036人,直接帮扶困难群众2075户。上犹不断深化开展“三送”工作,提升服务群众工作能力水平,通过开展紧扣一个主题、建立一套制度、编发一套手册、组织一批活动、开设一个讲堂、开展一次评比等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系列活动,以灵活多样的方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系列活动为载体,及时帮助群众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2014年,该县公开承诺事项兑现641项,县乡村三级联动解决问题1142件,解决信访件226件,为群众办好事实事3099件,协调处理各类矛盾纠纷1628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