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展翅天愈广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16日
日前,赣县洋塘工业小区的雅博彩钢板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人在加工钢材。目前,该公司有员工10余人,月均产值超百万元。 特约记者朱建华 摄
□特约记者谢建春
在主攻工业的战略实践中,赣县始终坚持“抓大扶小”,尤其是对于成长性较好的小微企业“厚爱有加”,制定出台众多优惠举措予以扶持,目前仅在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小微企业就有186家,基本为当地主导产业的延伸配套产业,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配套率达80%以上。
完善平台促集聚
一根根拇指般大小的小筒子放入吹瓶机,眨眼间便变戏法般成了一个个晶莹剔透的大瓶子。近日,记者来到赣县洋塘工业小区内的赣州源冠塑料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正操纵着机械设备加工化妆品容器。该公司负责人刘道志告诉记者,他之前一直在厦门办企业,后转至赣县开始新的创业之路,公司生产经营化妆品容器,
产品主要提供给赣州高新区一家化妆品企业,现在每天要生产10多万个瓶子。刘道志说,赣县为创业者提供了优良的发展环境和贴心的服务,公司现在使用的厂房就是在该县园区管委会干部的帮助下租用下来的。
为给创业者提供更好的平台,赣县倾力打造小企业孵化基地,建成了面积达220亩、建筑面积18万多平方米的“赣县小企业产业基地”。该县根据工业产业发展现状和小微企业实际情况,将基地定位为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创业园,集生产与流通、人才培养与综合服务为一体,并致力于将其建设成为赣南地区乃至江西省的优质创业平台,成为参与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跟踪先进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该县还注重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统筹谋划创业园产业发展时序和布局。近年来,该县中小微企业发展呈现井喷态势,截至目前,该县各类登记注册民营中小微企业1300余家。
倾心服务解难题
“公司刚刚搬进来时,由于厂区办公楼还没建好,吉埠镇把党委、政府办公楼腾出来给企业办公,党和政府花这么大的心思帮扶企业,令我们非常感动。”新海洋精密组件(赣州)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弟亮动情地说。据了解,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赣县建立了“一家企业、一名县领导、一个部门、一套政策、一套服务措施”的“五个一”帮扶办法,在技术改造、招工用工、市场开拓等方面做好服务,切实为企业“减压脱困”。
为促进小微企业发展,赣县制定出台了《2014年赣县实施小微企业成长工作方案》,精心挑选了18家具有较高成长性、发展前景好的小微企业作为成长性企业进行培育,逐个跟踪服务,帮助企业通过国家小微企业发展网络平台,申请进入省级(国家级)成长企业库,享受国家有关扶持政策。
该县还专门成立了中小微企业服务公司等机构,为入驻的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帮助企业解决
融资、技术、商务、信息、物业管理、落实优惠政策等难题,降低企业的创业风险和成本;通过税收、出台扶持政策等多种渠道,在人才、资金、用地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对所有企业进行摸底调查,按照入园未开工、开工建设、生产经营等三类企业分别建立诉求台账,明确办结时限。
个性融资助成长
赣州春欣物流有限公司是赣县物流行业的领军企业,配有56辆运输车,载重吨位620吨,司机近百人,2013年营业额6000多万元。短短5年时间里,该公司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微企业发展为行业的领头雁。“因为有政府为企业发展提供
贷款担保,并在用工、用地等方面给予大量支持,我们企业才能发展的这么快。”该公司董事长赖世荣说。
由于缺少抵押资产,融资难一直是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赣县采取专项协调、项目对接会等形式,加强政银企合作,充分发挥各种担保平台作用,主动为企业融资牵线搭桥,为项目争取各类专项资金。该县根据企业自身特点,为企业量身打造融资模式,开展“个性化、差异化”融资帮扶,争取到“银园保”“助保贷”“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等融资平台项目,这些融资平台由于门槛低、成本小,受到小微企业的欢迎。
为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2014年以来,该县对申报融资的120多家小微企业进行摸底调查,经过三方评议,共为109家企业融资14810万元,其中“财园信贷通”为34家企业融资9660万元,“小微信贷通”为75家企业融资5150万元。该县还积极搭建政银企平台,组织县内各大
金融机构与辖区内小微企业开展银企融资对接签约活动,签约金额达11.8亿元,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