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old>> 赣州财经频道>> 赣州县域经济 >> 正文内容

龙南唱响“绿色崛起”主旋律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04日

    龙南城乡满眼流翠,绿意盎然。放眼“三江六岸”,驻足森林公园,驱车绿色通道,漫步秀美乡村,掠影工业园区,穿行田间地头……所到之处,一股清新的生态气息扑面而来。

    近年来,龙南县在统筹城乡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唱响“绿色崛起”主旋律,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该县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抓手,着力推进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保护等重点项目和“发展生态产业,建设森林城乡”等工程,累计造林绿化40万多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1.44%;以“万树进城入院”活动、义务植树活动等绿化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城乡增绿、扩绿、护绿行动,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3%,绿地率为48.7%,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15.7平方米。

    下一步,龙南县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构筑生态屏障建设生态赣州加快林业振兴发展的意见》(赣市发[2014]13号)精神,全力做好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打造一个山环水绕、天蓝地绿的生态园林城市。

    一是全面做好现有公益林和封山育林区的封育保护。严格保护好龙南县生态公益林和珠江防护林,全面做好封山育林,有条件地通过疏林补植、针叶林补阔等措施,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林分蓄积量,依法保护森林资源,加大稀土矿山治理力度。

    二是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发展生态产业,建设森林城乡”工程。龙南县将大力落实项目化管理目标,明确创建和绿化任务,依托“三江六岸”自然景观,打造“山灵水韵生态绿城”“宜居宜业宜游新城”;重点围绕低产低效林改造、生物防火林带及乡村风景林建设,扎实抓好里仁大板岭山场低质低效林改造和生物防火林带示范点建设;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提高森林有效面积;进一步推动龙南县城乡绿化再上新台阶;对新出现的火烧迹地、采伐迹地或其他宜林地,及时按照适地适树、良种良法造林的要求,提倡有条件地营造阔叶林,最低标准也应营造针阔混交林,及时高标准进行造林绿化,每年计划造林面积在2.6万亩左右;对龙南县内主要河流水质加强保护管理,加大对桃江、石峡山水库饮用水源等地环境监察力度。

    三是加快推进速生丰用材林基地建设。按照国家林业政策,进一步放活商品林经营管理机制,激活、吸引全社会力量投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在新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中,要坚持采用良种良法营造针阔混交林,目前以营造短周期、小径材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引导造林企业、造林大户以营造中、长周期中、大径材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提高森林蓄积量的持有量,建设毛竹丰产林和竹笋两用毛竹丰产林。

    四是积极开展低产低效林改造。加大对现有生长不良的桉树林进行采伐更新改造,力争在5年内按照适地适树、定向培育、集约经营、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全面完成更新改造任务;对已营造,但达不到速生丰产用材林生长指标的人工林,督促和引导造林企业、造林大户加强中幼抚育,采取适当补植阔叶树种、林木施肥等措施,全面提高林分生长率,提高森林质量;对通道两侧、县城、主要村庄周边可视山体的低质低效林进行全面调查规划,编制低质低效林改造方案,列入该县林业建设重点工程,实施低质低效改造;加快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步伐,提高森林火灾防控水平和应急能力。

    五是加快建设信息平台。龙南县将科学管理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进一步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宣传工作,改善和拓宽珍稀物种的栖息环境,做好森林景观资源的建设与保护,杜绝因森林火灾或森林采伐利用而破坏森林景观资源,确保保护区珍贵的野生动植物群能够繁殖壮大、湿地生态系统逐渐完善;对具备条件的县级自然保护区申报晋级;依托九连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小武当山省级森林公园、客家围等景区景点,打造“绿色生态走廊”“文化旅游观光带”“生态休闲旅游带”三大旅游品牌。

    (作者:龙南县林业局局长)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凌志勋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