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禾丰镇麻芜村:脱背山的变迁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11日
 |
树木葱茏的脱背山。
|
|
□易秀丽 宋凯 文/图
近日,笔者来到于都县禾丰镇麻芜村水阁口脱背山,见到这里峰峦叠嶂,绿树浓郁,风儿吹来,传来了清脆的风铃声,那是高耸在脱背山上的文峰塔正向我们细细地诉说着它不平凡的经历……
据村民介绍,很久以前,禾丰镇麻芜村就是一个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好地方。正如其名,禾丰镇历来就稻米丰盛、富甲一方。不仅如此,这里还是个人才辈出的好地方,清康熙年间,曾氏一门就出了两个文举,其后雍正、乾隆年间又出了两个武举。为此,老百姓提议建塔树碑立传,彰显地方名士以盛文风。因此,在村子出水口的脱背山上,村民耗时8年建成了一座高37米的六边形七层楼阁式文峰塔,又名水口塔。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口的增加,因落后贫穷对资源的索取,山坡上的树越来越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上世纪70年代,脱背山成了一片光秃秃的荒山。没有树林的陪伴,没有清风的嬉笑,更没有鸟儿的欢叫,只有文峰塔形单影只孤零零地耸立在山顶上。
上世纪80年代,于都县提出了“十年绿化于都”的战略目标,麻芜村的群众积极响应,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村民自发在房前屋后、溪边路旁栽树种竹,义务植树;相关部门调派飞机实施飞播造林;林业部门采取造、飞、封、改相结合的办法,以山脉水系、公路干线为单元实施区域治理;国家实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一系列的举措,脱背山光秃秃的山上也开始长出了“新头发”。先是稀疏的几根,慢慢变成了“平头”,再后来越来越密,现在,脱背山披上了厚厚的绿装……
30多年,旧貌换新颜。如今的脱背山上绿浪涌动,郁郁葱葱,满目秀色,田野里收获着金色的希望。文峰塔旁松涛阵阵、鸟儿鸣叫,溪水也发出了悦耳的潺潺声。脱背山翻开了绿色的新篇章,麻芜村的村民正向建设富裕和谐秀美乡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