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18日
远山如黛,绿水如蓝。近日,笔者行走在定南县,城乡处处青翠欲滴,宽敞马路与绿树相依,生态小区与蓝天相融……这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与该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努力密不可分。定南百姓日益感受到:城市变绿了,变美了,空气更加清新了,日子是越过越美了。
吹响全民创建号角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定南县干部群众扛着锄头、铁锹参加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已成了该县的惯例。这是该县创新植树造林,创建森林城市的一个缩影。
随着定南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把森林建在城市、把绿色留在身边”已成定南县城市生态建设的现实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诉求。为顺应这一趋势和需求,定南县从发展森林城市、推进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高度出发,立足定南实际,作出了全民动员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大决策。
定南县积极构建“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动员,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制定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下达目标任务,成立了“创森”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目标责任制,与各单位签订创建目标责任书;建立和落实例会制度、督察制度等系列工作制度,积极组织开展生态建设、绿化法规的教育和宣传,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创森”工作,营造出了浓厚的“创森”氛围。目前,该县干部群众在乡村生态风景林建设点、通道绿化点、城镇绿化点等地段栽植各类树木90余万株,参与造林绿化的达11万人次,建成南山公园、礼亨水库水源区等“工人先锋林”“巾帼林”“青年林”等各类公益林1000多亩。
建设宜居和谐家园
上海籍的李国芳是定南三中的退休老师,1980年随丈夫到定南执教,如今在定南县城生活已有30多年。“这里的空气很清新,是一种幸福啊。”李国芳感慨地说。
定南县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载体,围绕“生态绿城、宜居山城”城市建设目标,充分发挥自然优势,重点打造园林景观路,加快城市公园和休闲广场等公共绿地建设,实施布衣省级森林公园建设,加大通道两侧现有林带的管护力度。该县坚持通道绿化建设与苗林一体化基地、速生丰产林基地、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相结合,采取封、改、补、造等措施,抓好通道沿线山地林相改造及废弃矿山复绿工作。目前,定南县森林覆盖率80.9%,城区绿地率36.14%,绿地覆盖率41.55%,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21平方米。
绿色的营造,不仅体现在城市,还体现在乡村。在定南县鹅公镇穆湖村,万亩绿葱葱的香樟林,四季飘香;在岭北镇龙头村,山间全部都是青翠欲滴的竹子……该县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载体,推行镇村绿化责任制,把绿色覆盖到田间地头,让生态产业进入农家。
突出生态彰显效益
近日,笔者在定南县神仙岭生态公园看到,岭上山花烂漫,山间云雾缭绕,有油松、罗汉松、柏树等1万余株景观林。定南县历市镇恩荣村村民曾福善告诉笔者,这里曾经是荒芜一片,如今已成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生态公园,他感受到了植树造林带来的好处。
在不断美化县城环境、绿化城乡的同时,定南县更把保护绿水青山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以“五大”工程为抓手,实施山上造林、县城绿化、通道绿化、水系绿化、村庄绿化等工程建设,规划了东江源路、迎宾路、沿江路等森林街道绿化工程及城区可视山景观绿化建设,加快了布衣省级森林公园、东江湿地公园、桃花源风景区建设。同时,该县结合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加大镇村绿化投入,大力开展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森林单位等创建活动,种植油茶、苗木等树种,着力推进村庄绿化,形成“村在林中,林在村中,林中有果,林果飘香”绿化格局。目前,该县新增造林绿色面积3.04万亩,完成3.6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发展了6000亩乐邦珍稀树种生态园、1万亩中塅珍贵树种种质生态园和8000亩油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