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生态屏障 建山水会昌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07日
□王志强
会昌县森林覆盖率79.84%,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说,是全省重点林业县之一。近年来,会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先后取得了“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江西省卫生县城”“江西省创建文明县先进县”“全国绿化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会昌县以赣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以生态立县为宗旨,秉承“先有绿水青山、后有金山银山,既办绿色
银行、又筑生态屏障”的林业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足绿色文章。
会昌县着力强化森林资源保护。一是减少林木采伐,确保活立木储积量不断增长。该县继续实行五年全封山,全面禁伐阔叶林,商品林“零砍伐”。 二是重点加强118.4万亩国家、省级公益林封育管护和现有天然林的保护管理,构建以自然保护区为核心,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为辐射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建立南方红豆杉、突托腊梅等珍稀野生植物保护小区。三是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烟叶烘烤实行“柴改煤”,规范山地开发,让森林休养生息。四是狠抓林政资源和林地管理,大力开展一系列林业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种涉林违法犯罪活动,确保该县的生态安全。
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工作。会昌县抓好通道绿化,加强农田林网、防护隔离林带建设,加快汉仙岩风景名胜区、十里画廊绿色生态长廊建设;着力开展绿色家园建设,以“一环、一心、两廓、多点”的总体格局,做好县城城区绿化,加快推进城市道路、公园和广场绿地建设、社区和单位绿化、绿荫停车场建设,构建500米见园、300米见绿的城市森林网络;积极开展“森林十创”工作,针对薄弱环节,要创建好“森林社区、森林园区、森林街道、森林小区”,同时,开展森林人家、生态休闲村镇创建活动;开展县花种植活动,在县城城区、单位庭园和各乡镇种植县花月季花。
一是大力推进低质低效林改造示范点建设,打造会昌县麻州镇前丰村1028亩低质低效林改造示范点绿化精品,通过补植阔叶树、珍贵乡土树种等,改善林分结构,提升森林质量,提高森林的综合效益。二是抓好国道、省道、铁路、高速路等主要通道1公里范围内可视山的低质低效林改造,会昌县新增低质低效封育改造面积1万亩,抚育改造1.5万亩。三是抓好会昌山森林公园、汉仙湖水路沿岸山林林相改造,采取抽针补阔、间针保阔、调整结构、补植珍贵乡土树种等措施,改善林相,优化结构,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为“旅游旺县”夯实基础。
要把生态效益与
经济效益相结合,实现绿色富民。大力发展毛竹、油茶及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毛竹、油茶产业既要抓好新植工作,又要抓好低效林改造;发展种苗植树造林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苗木种植产业也就成为生态环保的绿色银行,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已呈现新的趋势;在原有花卉苗木基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以周田镇、小密乡、文武坝镇、珠兰乡为重点,引导林业公司、林业合作社、造林大户和群众大力发展苗木产业,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民致富;积极发展特色经济林、林下种养殖,因地制宜地开发林菌、林药、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经济实体;加快推进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以示范点作用,带动群众发展林业产业脱贫致富。
创建省级森林城市,要赋予其内涵。会昌县“创森”突出“富有会昌特色、彰显人文气息、弘扬绿色文化”,在全县开展生态文明示范教育基地创建活动,开展以生态文明为主导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宣传,开展国际湿地日、国际环保日、国际森林日、爱鸟周等宣传科普活动。会昌县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利用各种平台和载体,大力宣传、弘扬绿色生态文化。
(作者:会昌县林业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