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赣州社会新闻 >> 正文内容

呵护农村“动脉”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3日

    路面整洁,道路畅通,路肩结实,标牌齐全……近日,记者驱车行驶在石城县农村公路上,处处感受到行车的安全与舒适。近年来,石城县先行先试,创新资金运用及养护模式养护农村公路,精心呵护农村“动脉”。

    清理欠账畅通“农村动脉”

    从上世纪90年代到前几年,石城县农村水泥公路实现从0到1275公里的飞跃,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公路。然而,这些水泥公路一直处于失管、失养、失修状态,路况非常差,有人戏谑道“大风起兮尘飞扬,大雨过兮泥成浆”。

    “没有养护之前,路上泥巴、沙石很多,一到下雨天,雨水流向路面,靠山边的泥土也塌到路上,险情随时会发生。”石城县农村客运班线司机温诚告诉记者。温诚的担忧是石城农村公路养护现状的缩影。

    “再不养护,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将大大缩短。”石城县交通运输局局长董外院的话里透露出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的决心。

    石城县迅速转变重建轻养思想,把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要养护,必须先修复。石城县从有限的财政收入中一次性拿出900万元,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农村公路因建设不配套和雨水损毁等原因积累的“欠账”进行全面清偿,修补破损路面、砌挡土墙,修复桥梁涵洞、增设错车道,增补防护栏等,已修复路面3.6万平方米,砌挡土墙近1.15万立方米……截至目前,该县农村公路修复资金累计投入1600多万元。

    破解困境注入“新鲜血液”

    作为一个贫困县,面对公路长、资金缺乏、人员不足等困难,如何在新常态下做好公路养护呢?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资金。以前,石城县每年仅安排50万元养护费,对于1000多公里公路的养护来说,可谓杯水车薪。为此,该县整合各种项目资金,通过县、乡(镇)、村三级分级筹集养护管理费,县养公路按每年每公里4500元标准,由县财政预算103万元;乡(镇)养公路按每年每公里2500元标准,由县财政每公里补助1000元,其余1500元由乡(镇)统筹;村养公路按每年每公里1500元的标准,由县财政每公里补助1000元,不足部分由当地乡(镇)和村两级筹集。对于大中修、安保和水毁修复工程资金,实行分级负责、多方筹措的办法,县养公路由县财政统筹安排,乡(镇)、村养公路由乡村两级通过“一事一议”“三送”项目、群众捐资或义务投工投劳等渠道解决。

    为解决人员不足问题,石城县建立了由管理站监管、养护队养路、信息员反馈路政信息的“三位一体”公路养护管理新格局。县、乡分别成立养护管理站及机构,聘请280人组成养护队伍,并成立了一支由养路工人、农村班线司机、乡村组干部和热心群众组成的500人信息员队伍,及时收集、掌握和反馈路况信息。

    资金和人员的到位,为农村公路养护注入了“新鲜血液”。目前石城县1265公里农村公路列入养护范围,占总里程的99.2%,好路率达95%。

    因路而异创建“文明样板”

    人员和资金解决了,如何有效推进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有人提议将农村公路养护全部推向市场,简单有效。而在董外院看来,石城县农村公路情况复杂,不可以“一刀切”,要因路而异实施养护。

    为此,石城县针对不同路况情况制定养护办法,县养公路(县道和专用公路)由县政府向社会发包,实行市场化养护;乡(镇)养公路(乡道和主要村道)由乡(镇)负责,以有效、管用为原则确定养护方式,向社会发包或实行属地管理;村养公路由村委会负责,直接聘请当地村民进行日常养护。

    同时,该县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检查考评和激励机制,将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列入对交通主管部门和乡村两级目标管理考评指标体系,对县、乡、村养公路按不同标准实行差异化考核。“我们对县养公路每个月进行全面检查考核,乡镇养公路每个月对文明样板路考核,对其他路段进行抽检,每季度进行全面考核,村养公路以乡镇考核为主,县里每季度抽检、半年考核,根据考核等级拨付养护经费。”石城县公路养护站长陈小平告诉记者,“如此一来,极大激发了各级公路养护主体的积极性,提高了公路养护质量。”

    如今,石城县的农村公路面貌已发生了明显变化,人车出行安全系数大幅度提高,一条条文明样板路交织在农村大地,赢得广大群众的称赞。今年2月,石城县交通运输局被评为全国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先进集体。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熊鑫 特约记者邱有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