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old>> 赣州财经频道>> 赣州县域经济 >> 正文内容

红土地上的绿色油库梦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9日

    一滴山茶油,饱含了红土地群众太多的情感和眷恋。
 
    一棵油茶树,成为新时期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法宝”。
 
    被誉为“江南绿色油库”的兴国县,在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支持下,以科技为支撑,促进油茶林升级改造,延伸油茶产业链条,增加茶油产量。
 
    一块油茶地,栽出一片致富林
 
    初夏的兴国大地,一片郁郁葱葱。
 
    来到兴国县佳懋合作社位于方太乡宝石村的油茶基地,方圆千余亩山地上,齐腰高的油茶树如阶梯般绕着山头,新发的枝条鲜嫩欲滴,长势喜人。兴国自古就有栽种油茶的传统,高峰时全县油茶林面积号称100万亩,面积、产量都列江西省前茅,1971年向国家交售茶油4925吨。2004年,兴国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油茶之乡”。
 
    “今年是栽下高产新品种油茶的第三年,预计能产鲜果1万公斤,明年将达4万公斤。到2018年,油茶进入丰产期后,保守估计每亩每年产值可达2600元。”看着眼前的油茶林,基地老板廖金龙笑得合不拢嘴。
 
    “作为传统油茶种植大县,我们除了新栽高产油茶,还对原有老油茶林进行低产改造,让油茶产业惠及更多农户。”兴国县林业局局长黄承辉介绍,国内油茶优良品种在新建基地和低改中已经普遍应用。兴国县结合精准扶贫,免费赠送400万株高产品种油茶苗给贫困农户,帮助种植户低改油茶林10万亩。茶园乡义渡村村民雷永亮家原来的油茶林每亩产油不到1公斤,进行低改技术应用后,亩均增收400多元。
 
    通过新植和低改齐步走的策略,兴国县新老油茶林呈现出一派生机,真正成为增收致富的“黄金果”。目前,兴国油茶种植农户有2.1万户,油茶产值12552万元。
 
    一颗油茶籽,延伸一条产业链
 
    兴国适合种植油茶的林地有190多万亩,是一笔宝贵的资源。
 
    对此,兴国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油茶生产当作一项农业主导产业来抓,制定了油茶生产规划和油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成立了县油茶生产领导小组,在县林业局设立油茶办。该县将科技支撑作为重点工作,邀请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国家油茶科学中心和赣州林科所作为技术支撑单位,请国家油茶科学中心等单位专家为县油茶产业发展顾问,从品种种苗、种植技术到加工利用全产业链为兴国油茶把脉。
 
    同时,兴国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整合农业、水利、扶贫等部门资金,对集中连片新造油茶和低改油茶的,给予财政补助,把油茶产业从散户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中解放出来,形成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为打响“兴国油茶”品牌,该县积极引进和建设了一批集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油茶加工企业。每年油茶收获季节,这些企业下乡收购鲜果、油茶籽、油茶饼,对茶枯饼皂素、茶粕等进行精炼加工,不仅生产茶油,还开发了香皂、沐浴露、洗发水等油茶延伸产品,提升油茶产业附加值。
 
    “我们去年生产茶油500多吨,市场反响很好。”江西国兴集团百丈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油茶业务负责人黄忠东介绍。如今,“百丈泉”“山村”“将军红”等兴国山茶油品牌已成为市场宠儿,畅销北上广。
 
    一滴山茶油,搭起一道防护网
 
    我国是世界食用植物油消费第一大国。根据有关统计,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不到40%。“在我国耕地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发展油茶产业,对保障我国粮油安全有着重要战略意义。”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国家油茶科学中心首席专家姚小华说。
 
    姚小华介绍,相比油菜籽、花生、大豆等油料作物,油茶具有不与粮争地、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等优点,是潜力大、希望大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如果充分发挥林地潜力和科技潜力,全国每年茶油总产量可达250万吨,能提高6至8个食用植物油自给率,还可置换出耕地近5000万亩。
 
    “兴国县作为我国油茶重点发展县的典型代表,发展油茶将为国家粮油安全、群众致富及国民健康作出贡献。”今年3月,姚小华等3名专家被聘请为兴国县油茶产业发展技术顾问,对兴国油茶产业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今年,该县制订了《兴国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着手实施三个“10万工程”, 即新植油茶10万亩、每年完成油茶低改10万亩、5年培育油茶种植户10万人,争取油茶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特约记者张昌祯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