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市五医院北院住院大楼。
|
|
 |
精心服务关爱周边患者。
|
|
 |
一丝不苟提升技术水平。
|
|
 |
设备齐全的手术室。
|
|
 |
DSA介入手术室。
|
|
□包月妃 记者李美霞
2015年,于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而言,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该院新院区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全新的面貌迎来了建院60周年纪念。60年栉风沐雨,从一个小小的地区结核病防治所走到今天,五院人始终步履坚定。蓦然回首,一个甲子,弹指一挥。深深扎根赣南的五院人,便因有了红色精神的滋养浸润,和对红土地的深深眷恋,始终不懈地坚持强化管理、提升能力、改善服务,用爱守护着一方百姓健康,在卫生事业振兴发展的大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
新院区的投入使用,为市委、市政府持续推进
民生工程、精准扶贫的工作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市五医院,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卫生计生委的关心支持下,站在一任又一任五院人筑起的起点上,又扛起了提升全市卫生应急能力、为城西片区百姓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重任。
踏上新征程,市卫计委党组成员、该院院长刘春文表示,将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凭借该院优越的硬件设施、卓越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医疗服务,不断创新思路、提升能力,致力打造专科型综合医院,为推动苏区振兴、改善民生福祉作出新的贡献。
1
一家医院的今与昔
从市中心城区过西河大桥,往西4公里,105国道旁,毗邻赣州大桥,侧靠绕城高速北出口,一座花园式的医院坐落其间。碧绿的草坪、崭新的建筑、宁静的院区,没有了岁月的痕迹,却添了浓重的希冀。这便是刚建成的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新院区。
每当看到这家“老”医院的新面孔,家住水西镇的居民张良秀(化名)便感慨良多。3年前曾在该院南院住院的她,始终难忘那里嘈杂的病区和拥挤的过道。而今,一幢幢崭新的大楼亮堂堂地矗立在眼前,“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几个大字赫然醒目,曾经的种种看病住院难似乎早已在历史的风尘中消失殆尽。
市五医院是我市三级传染病专科医院,在新院区投入使用前,该院只有1栋5000平方米的门诊住院综合大楼,仅有病床150张,患者住院一床难求,时常连过道都排满了病床。狭小的手术室,是由几间小病房改建而成的,只能开展普通的胸外、普外等专科手术。
随着诊疗技术的日益成熟,该院的硬件设备越来越难以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我市在章贡区水西镇建起了新院区——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北院。
2015年1月,占地138亩的市五医院新院区全面投入使用。走进新院区,只见布局合理、宽敞整洁的病房内,独立卫生间、24小时热水等一应俱全,中心供氧、中心吸引、中心呼叫等设备配备齐全。在保障医疗救治的基础上,该院北院还科学设置规划了营养食堂、康体中心、公园式休闲区、超市、大型停车场、电动车充电区等,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便利的生活设施。
在新住院大楼,高标准的层流手术室整洁有序,每间手术室都配有LED无影灯、万能手术床、全自动多功能麻醉工作站等设备,手术室共有9间层流手术间,其中百级净化标准手术间1间,千级2间,负压手术间2间,并有高效安全的空气净化系统,可以满足各类手术所需的高度无菌要求,可开展肝胆外科、创伤外科、神经外科、肿瘤及胸腹腔镜等专科的高精尖手术,具备了一家综合性医院的手术能力。该院还拥有先进的内镜中心、DSA介入手术室、人工肝治疗中心等,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诊疗需求。
2
一份担当的守与行
2015年,是信丰县小江镇下围村人李贤(化名)顺利完成大容量全肺灌洗术的第十一个年头。10年前被确诊为尘肺的李贤,这些年已很少出现胸闷的情况了,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好。
时间流转至2005年,李贤因近1年时间出现劳动后胸闷、劳动耐力下降,在市五医院被确诊为尘肺。所幸的是,作为职业病专科医院,当年起,该院在我市率先开展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尘肺病技术,李贤成为第一批接受该手术的患者。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是向肺内灌入无菌生理盐水,把肺泡内的粉尘等有害物质清洗出来的手术,是治疗尘肺的最好方式。该手术可延缓尘肺病变的进展,改善尘肺的症状和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维护其劳动能力。”采访中,该院呼吸科主任刘春云告诉记者,作为职业病定点治疗医院,该院已累计为尘肺病患者开展大容量全肺灌洗术3000余例。
没有过硬的技术,再好的环境也是空谈。作为全市唯一的肝病、肺病、传染病、职业病定点治疗专科医院,该院始终坚持把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致力于肝病、肺病等疾病的专科治疗。
2010年,该院投入大量资金,引进了全市第一台人工肝支持系统,重症肝病患者可免去辗转广州、北京等地开展人工肝治疗的困扰。该治疗方法在治疗重型慢性乙肝、肝肾功能衰竭、肝性脑病等肝病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已开展1500余例。该院还成为省内第一家开展分子探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高强度聚焦超声刀肿瘤治疗技术的医疗机构,在我市率先开展了电子气管镜支架植入术和经纤支镜透壁活检术等,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多年来,该院凭其专业优势,始终走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前沿,在突发传染病医疗救治上作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在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中,该院收治的甲流病人全部痊愈出院。在H7N9流感、登革热、境外输入疟疾等突发事件中,该院作为定点收治医院,很好地承担了全市的医疗救治工作,对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人民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紧紧围绕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能力,该院组建了一支由15名队员组成的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组建了2个梯队共28人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机动队伍,随时备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15年,该院又依托设立于北院的市医疗急救中心第七急救站,在ICU设立了9张病床,其中负压病床2张,高标准配备心电监护系统、呼吸机、除颤仪、血滤机等危重症抢救医疗设备,为重症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保障。
3
一方百姓的利与盼
今年4月,赣县沙地镇居民谢华(化名)因出现急性肝衰竭求诊于沙地卫生院。由于病情严重,该卫生院立即向市五医院报告病情,并将患者转诊至该院治疗。谢华到达医院后,该院第一时间安排病床并分析患者病情,给予对症治疗,住院4周后,病情稳定,谢华又由该院转诊至沙地镇卫生院进行康复治疗。
“乡镇卫生院硬件条件不够,得了重病没法治;到三级医院治病花钱多,还要排队等床位,照料起来也很不方便,所以都怕得病。现在好了,到三级医院治病,到乡镇卫生院养病,把病治好了,又可以少花钱,一举两得。”该院肝病科主任周观林说,有了医联体,上下级医疗机构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患者可以轻松进行转诊,以最实惠的方式享受最方便、优质的医疗服务。
“作为城西片区唯一的三级医院,让城西百姓共享优质的医疗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拥有如此优越的硬件条件,刘春文没有沾沾自喜,心中却多了许多忧虑。如何让先进的医疗设备物尽其用,让更多的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带来的实惠,是他一直思索的问题。
近年来,水西镇的连片开发,带动了城西片区快速发展,居民数量迅速增加,但该片区没有一家三级医院,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群众出现危急重症,只能从乡镇卫生院辗转送往市中心城区三级大型医院,路途远、就医不便不说,费用也高出很多。如何让百姓共享优质的医疗技术和服务,缓解周边百姓看病难问题?依托新院区强大的设备和人才力量,经过无数次走访、讨论、学习、调研,市五医院提出了建立城西医联体的大胆设想,致力于发展成为城西片区的专科型综合医院。
新院区投入使用以来,该院先后引进了核磁共振、螺旋CT、大型C臂机等先进医疗设备,开设ICU、骨科、介入科等临床、医技科室20多个,为周边群众提供高水平的综合性疾病诊疗,方便群众看病。
“城西医联体,就是和周边的乡镇卫生院组成医疗联合体,形成资源共享和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完善分级诊疗机制,在尽量节省花费的前提下,让周边百姓享受高端便捷的医疗服务。”据介绍,如今,该院已与城西片区多家基层卫生院达成意向,建立医联体机制,让乡镇群众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附近居民或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患者要做CT、核磁共振等检查,只需由乡镇卫生院主治医生开具检查单,便可直接在市五医院完成检查;治疗疑难杂症、开展高难度手术,只需通过转诊绿色通道,便可在市五医院开展,完成手术病情稳定后,即可返回乡镇卫生院进行康复治疗,由市五医院主治医生跟踪指导;出现危急重症,也可由该院派出专家就近在病人所在的乡镇卫生院开展创伤外科手术或其他方面高水平医疗救治……
有了医联体,市五医院与基层卫生院实现了业务、人才、技术、管理、信息、设备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同时打通了医疗服务绿色通道,在基层卫生院解决不了的难题,可通过咨询、转诊、会诊等方式轻松解决。以往群众想都想不到的事情,如今已在城西片区实现,而周边群众也渐渐发现,坐落于国道旁的那家医院,正渐渐改变着他们的就医体验,让看病就诊变得更方便快捷、更
经济实惠。
本版图片由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