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赣州社会新闻 >> 正文内容

“草根剧团”重绽光彩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24日

    车马灯业余剧团的演员在排练节目。(资料图片)

    〇尹其奇  康旭云 王敏 文/图
 
    近日,雨后的南迳镇马古塘村云雾缭绕、如诗如画。伴随着村委会办公楼传出敲锣打鼓的声音,村里小孩马上冲到了那里,并牢牢占据了第一排座位,观看全南县车马灯业余剧团的演员排练节目。穿着花花绿绿传统戏服的演员纷纷出场,那抑扬顿挫、婉转清丽的唱腔,使室内迅速挤满了村民。
 
    全南县车马灯业余剧团,是该县“草根剧团”中优秀的一支,一路走来31个年头,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戏迷文艺演出队,发展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剧团演出实体。笔者走进马古塘村,对全南县车马灯业余剧团进行了一番深入探访。
 
    传承路上历兴衰
 
    “相传在明末时期,由于战乱,一位皇家子嗣带领家人举家南迁避难。当中,因盘缠用尽,便以乞讨为生。为在乞讨过程中,不失皇家颜面,只好装饰打扮一番,改以卖唱作为营生手段。这就是车马灯的雏形……”一见面,剧团团长谭洪修便向笔者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车马灯的故事。
 
    今年73岁的谭洪修,因为自己的喜好,从小就与车马灯结下了不解之缘。小的时候,父亲、哥哥是车马灯文艺演出队演员,他常去看他们演出。时间一长,他也爱上了车马灯,高中毕业后,便主动加入演出队,直至在大家的推选下担任演出队队长。
 
    自挑起演出队的重担起,谭洪修带领队员白天种地,晚上在一起学戏。一到晚上,许多村民都到祠堂里看队员学戏排戏。遇到演出队义务演出时,全村男女老少倾巢而出,前往观看。
 
    那时,演出队搅活了马古塘村,让昔日平静的山村逐渐热闹起来,村民业余时间不是看演员排戏就是看演员演戏,不时能听到村民爽朗的笑声。就这样,演出队在充实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时,演戏水平得到提高,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然而,好景不长。上世纪80年代末,国内打工热潮兴起,演出队许多年轻人纷纷到沿海地区务工,队里只剩下一些老演员,演出队一度处于不稳定状态。“眼看着车马灯渐渐被冷落,当时我心里的那种酸楚是无法形容的。”谈起当初的情景,谭洪修眼里依旧泛着泪光。
 
    “没有团长当初的坚持,剧团可能早就解散了。”和剧团一路走来的老演员谭启尧说,为了把演出队维持下去,团长谭洪修每天不辞辛劳地来回奔波于村民家。经过谭洪修“三顾茅庐”、“四顾茅庐”地诚心劝说,只有少数演员答应留下来。那段时间,全队几乎只有他一个“专职”演员,即使在担任民办教师和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
 
    “改头换面”现活力
 
    “我的父亲、哥哥都曾经是演出队的成员,我一定要利用自己的特长,把祖辈传下来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2005年8月,刚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退下来的谭洪修,为了能让车马灯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他决定自己组建新的车马灯剧团。
 
    说干就干,谭洪修找到了以前的演员,耐心做思想工作,邀请他们再次出山。不到一个月的筹备,一支15人的车马灯戏班子成立,并有了自己的新名字——全南县车马灯业余剧团。
 
    可万事开头难。剧团刚成立那几年,条件非常艰苦,演员们都是自筹资金购买服装、乐器等设备,排练场所也是村委会无偿提供的。况且,农村老百姓生活还不算富裕,尽管谭洪修努力地四处跑市场,但每天的收入还是很低,剧团入不敷出。
 
    “在剧团出现举步维艰的窘况时,上级部门来了个雪中送炭。”谭洪修说,几年前,国家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县文化馆筹集资金为剧团添置了道具、服装等演出设备,还把剧团纳入了“三项”农村文化活动(送戏、送电影、组织文体活动)内,并定期不定期地为剧团安排演出,每场演出都会给剧团补助一定经费。有了政府的扶助,剧团很快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目前,剧团已经拥有演员20人,灯光、音响、服装、道具等设备及运输车辆一应俱全。
 
    为了进一步提高演员工作积极性,剧团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涵盖演出、考勤、后勤保障等方方面面,小到搭建一次演出舞台,大到创作排练一个节目,都与演员工资奖惩直接挂钩。笔者在剧团一张2014年全年的考核表上看见上面记着:李炳华利用休息时间排练《“三保”歌》奖励100元,谭丽梅利用休息时间排练《风水戏》奖励80元……
 
    “现在不少演员还自己想着法子找事干。”老演员李炳华笑着说,“演出、排练,一年下来每个演员有近5000元的收入。”
 
    旧曲新唱路更宽
 
    “‘三送’政策确实好,做到了家喻户晓。把钱粮油送上门,服务态度真周到……”近日,剧团的演员们在南迳镇马古塘村委会表演《“三送”下乡记》。近百名观众把表演现场围了个水泄不通,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大呼过瘾,现场不时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
 
    《“三送”下乡记》是谭洪修根据“三送”工作给老百姓带来实惠新编的剧本。根据发生在身边的新人新事创作的剧本,在剧团办公室的办公桌上还叠着厚厚的一摞。笔者翻开这些剧本,发现从每一个演员的角色分配、旁白说词到每一段的唱曲都分工明确。
 
    “这可是我们的‘宝贝’啊!”谭洪修告诉笔者,伴随新形势的发展,传统戏曲节目已经不能满足乡亲们的需求了。为让旧曲新唱,剧团结合“三送”工作、《若干意见》、苏区振兴等精心编排出《家风》《风水戏》《豆腐嫂 粉碎哥》《“三送”下乡记》《“三保”歌》等现代戏曲节目。新剧目受到了村民的热捧,村里村外有红白喜事,演出队也经常一展身手,甚至被几十公里外的乡村邀请去演出。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厚的回报。2007年9月,全南车马灯列入赣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6月,车马灯列入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先后四次参加赣州市优秀民间民俗展演活动。
 
    谈及今后的打算,谭洪修充满信心地说:“我们下一步计划把我们自编的戏曲推广到各个村里去,让村里的戏迷们、村民们感受到苏区振兴发展带领大家过上了好日子。同时,通过以车马灯进校园的方式,让学生从小就认识和爱上车马灯,把车马灯传承下去。”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