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保险股:会计新政下的“大概率”与“不确定”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方华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22日

  2009年引入“重大保险风险测试和分拆处理”办法的“会计新政”,已经倒逼各大寿险商持续推进结构转型,增强寿险产品的保障功能;但新旧会计政策有关准备金评估方法的差异,仍然会带给保险巨头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全年正增长是“大概率”

  中国新会计准则下,中国平安 、中国太保 、中国人寿  日前相继公布今年前11个月保费数据:平安人寿累计实现保费1219.39亿元,中国人寿 累计实现保费2744亿元,太保人寿累计实现保费616亿元。

  尽管中国人寿、太保人寿今年前11个月的累计保费仍然还是“负增长”,但已经连续三个月实现了单月保费收入的正增长,并在11月份明显提高了增长幅度,业内认为,这源于转型背景下去年同期保费低基数的影响因素,并预期全年正增长应是“大概率事件”。

  从单月数据看,中国人寿11月单月保费为197亿元,同比大增23%,较10月份7.5%的增幅明显提高,太保寿险11月单月保费为53.9亿元,同比大增43.5%,较10月26.4%的增幅再度明显“发力”,此前5个月的单月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7.1%、-10.2%、-13.2%、22.6%和26.4%。显然,两大寿险商已是连续3个月实现了保费收入的同比正增长。

  同时,两大寿险商的累计保费降幅也在进一步收窄。中国人寿前11个月累计保费收入同比下降2.27%,降幅较上月进一步收窄;太保寿险前11个月累计保费收入同比下降1.6%,较前10个月累计保费收入同比-4.5%的降幅,亦明显收窄,且降幅区间连续4个月持续缩小,从-10%回升到-1.6%。业内普遍预期,两大寿险商全年累计保费有望实现正增长。

  “太保寿险去年4季度开始调整产品结构,尤其银保渠道,因此去年4季度银保保费基数非常低,这是今年4季度总保费大幅正增长的主要原因。”海通证券分析师潘洪文认为,去年12月份太保寿险银保保费基数很低,因此12月单月总保费有望继续大幅正增长,全年累计保费增速转正,应是“大概率事件”。

  潘洪文同时指出,虽然太保寿险前11月总保费保持了快速增长,但11月份个险新单同比增速却出现下滑,一部分原因是9月个险新单出现了爆发式增长,透支了未来几个月的销售,在完成3季度任务之后的10月和11月,销量受到影响。

  新准则带来“不确定”

  相比之下,中国平安成为2009年保险市场的“赢家”,寿险保费不仅保持了稳步增长态势,且增长速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及两家上市同行。

  今年前11个月,平安人寿保费增速整体稳定,同比增长32.41%,较上月增幅下降了0.36个百分点,但从单月数据看,11月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8.39%,较上月提升了3.3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9.43%。

  “预计中国平安明年会继续维持稳定的寿险业务增长策略,万能险依然会是优势险种,但2009年保险行业面临A、H股会计准则并轨的问题,因1/3左右的高利率保单的存在,新旧会计政策带来的准备金评估方法的改变,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较为不确定。”兴业证券分析师田辉如是认为。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投资环境确定性的好转,中国平安万能结算利率在连续多次下调后,于本月从4.25%小幅上调至4.375%。申银万国分析师孙婷认为,4季度保险同业基于去年低基数的影响,保费增速较此前明显改善,中国平安则表现得更为平稳,综合全年,平安寿险保费增速仍将领先同业。

  2009年保险业执行新会计政策,要求保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要引入重大保险风险测试和分拆处理,这意味着非保险责任或保障程度低的保费不再确认为保费收入,由此,诸多保险商的保费规模或面临“缩水”的压力。

  “我们预测,新会计政策对平安人寿的影响偏‘负面’,但新旧会计政策引起的准备金评估差异,可能会允许公司在未来若干年内摊销,因此对净资产和利润的影响不会太剧烈。”华泰证券分析师刘鹏认为,今年以来,中国平安在股市波段操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3家上市保险公司中,惟有平安实现了3季度净资产的正增长。

  “中国平安银保业务在全部保费收入中占比相对较小,尽管近一两个月发展较快,占比仍然明显低于中国人寿与中国太保,因此适当加快发展,风险仍然可控。”刘鹏如是认为。

  当然,实现新旧财务信息的统一,仍然是推行会计新政的最主要目的;正如会计新政要求,要采用“新的基于最佳估计原则下的准备金评估标准”,业内认为,由于A股已经按照保监会严格的精算规定来计提准备金,H股则相对灵活,由此调整之后,会使得国内准则向国际准则“靠拢”,直接的效果是增加A股的净利润。

  在A股准则下,中国太保前3季度净利润为40.61亿元,即每股0.53元,H 股准则下,前3季度则实现净利润61.95亿元,每股0.8元。业内预期,全年基于H股准则下的净利润会较基于A股准则下的净利润高出28亿元,但今年年报会实施新的会计准则,要等具体细则出台,才能确切预测新准则下的业绩。

  “对中国平安来说,市场份额的重要性更高于短期利润,最大限度地扩大客户基础,成为公司的重要战略目标。我们认为,中国平安在承保上的竞争优势(310368,基金吧)非常明显,但财务杠杆的提高并非盈利的真正来源,只有良好的资产盈利能力,才是业务扩张的真正支持。”银河证券分析师许力平如是称。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