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中国平安缘何突然暴跌

来源:中国证券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23日

  盘整市道中,空头别出心裁的杀跌行为把中国股市政策市、消息市的基本特征演绎的淋漓尽致——受制于“国四条”出台和开发商拿地首付被提高至五成,深万科、保利地产、招商地产 等权重地产股近期连续破位下行,上周五地产板块大跌6.62%直接推动深成指单日跌幅高达3.56%。而本周一《经济观察报》一篇名为《平安虚惊》的文章则让中国平安二级市场股价一度大跌4.99%,炮制该文,可谓价值连城。

  造成中国平安二级市场股价跳空大跌的主要因素是文章描摹了一个所谓的内部会议消息:“马明哲在保监会内部会议上大诉苦水,坦陈平安人寿的利差损余额接近800亿元人民币,希望新会计准则实施时能有一个过渡机制,以缓冲不利影响。”毫无疑问,800亿元人民币的利差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以中国平安73.5亿的总股本和12.32元的每股净资产简单计算,其总值也不过900多亿元,如果剔除800亿元的利差损,还剩下多少家当可供分摊?换句话说,如果中国平安计提800亿元的利差损,则意味着这家公司仅剩下100多亿元的家当,而100多亿元的家当对应目前2500多亿元的总市值,其市净率是不是高得离谱?这也就难怪其二级市场股价暴跌了。众所周知,2008年三季报中国平安计提157亿元的减值准备导致其二级市场股价见底19.90元、沪指见底1664.93点,那么,如果中国平安计提800亿元减值准备,其股价将会跌到多少?大盘又将跌到多少?

  然而,值得思考的问题是,800亿元的利差损究是否确有其实?

  上周五,中国平安召开股东大会,记者曾就会计新政对平安影响提问,该公司副总经理兼总精算师姚波表示,对平安持有的高利率保单,新政意味着责任准备金计提将增加,而低利率保单则将会释放一些责任准备金,两者会产生冲抵效应,短期内会对公司财务报表有一定影响,预计影响不会很大。更重要的是,新会计准则不会影响到公司的内含价值以及偿付能力,公司的真正价值不会因此改变。

  来自方方面面的预测也显示:会计新政对中国平安的负面影响不会很大。从中长期来看,对平安、投资者及整个保险行业将是正面影响。大多数分析人员认为,高利率保单的利差损多少要取决于评估利率的变化。会计新政的这一核心信息没有出来,利差损高达800亿元等说法显然没有任何根据。并且,即使有利差损,平安低利率保单的利差益也会冲抵,基本上可以打个平手,强调800亿的概念就更加显得像空头陷阱。

  招商证券 在报告中指出,利差损保单800亿元的这个说法本身值得商榷,其指的是评估利率调整后需要为过去补提的准备金还是未来仍待提取的准备金,在未明确详细计提准则前,800亿元这个数据所依据的精算假设尚不明确。即使评估利率调整将导致高利率保单补提准备金,也不可能使平安寿险的净资产为负。按2008年底数据,平安为高利率保单计提的准备金约1378亿元,采用的评估利率为6%-6.5%,如果按照目前主流说法、调整后的利率在4.5%-5%之间,将补提准备金约152亿-226亿元。预计2009年底平安寿险净资产将超过300亿元。如果考虑评估利率调整使新保单准备金可以少提,在部分抵消高利率保单的负面影响之后,对净资产的综合影响还不确定,但即使是负面影响也在10%之内。

  湘财证券报告指出,中国平安截至2008年底高定价利率寿险保单的寿险责任准备金占公司长期寿险责任准备金总额的32.8%,高利率保单平均保证负债成本为6.1%,在三家A股上市保险公司中占比较多,但考虑到最优评估利率的可选范围为一个区间,因此对公司净资产净利润的一次性影响不会过大。

  中信证券 指出,会计新政对平安和太保是个利空,但准备金重估对二者股价不利影响最多在10%以内;国海证券认为,实行新准则后国寿利润增长5%至10%,平安基本持平,太保增长5%……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事实并不像《平安虚惊》中所说的那样耸人听闻。

  最耐人寻味的是,根据昨天交易数据来看,突遭“800亿”无妄之灾的中国平安是恰恰是神秘资金流入的大头。相比较与平常的情况(1亿资金的净流出或流入),昨天流入平安的资金量非常大。平安缘何暴跌?是否有人故意“造谣”打压平安股价,乘机大举买入?暂时还不敢枉自揣测。

分享:

来源:中国证券网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