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出一片蓝天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04日
当前,社会发展正迈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崭新阶段,新一轮的创业创新热潮不仅在城市激荡,也在乡村涌动。越来越多的农村创业者依靠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用青春和激情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在安远县,许多精彩的创业故事不断上演,向人们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与感召力。
90后美女,制作米粄闯天下
磨浆、剁馅、制作、包装……在安远县三百山镇“糖帮主”的米粄店内,员工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米粄生产的各个环节,90后店主唐婧,则在一旁认真检查和指挥。
“我自己也没想到会和米粄结下这么深的情缘。”讲起与米粄之间的故事,唐婧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三百山人,从小吃着母亲做的米粄长大。在外参加工作后,米粄便成了挥之不去的记忆和浓浓的乡愁。去年回家过年时,她得知县里要打造“中国米粿之乡”,便萌生了利用米粄创业的念头。
回顾创业之路,她感觉日子就像在闯关。要把风味独特、品种繁多、健康生态的客家美食送到全国各地的客户手上,既要有工艺传承,又要有技术创新。为保证
产品质量,唐婧放弃了机器生产,聘请当地有制作经验的农村妇女纯手工制作,并以大米为主原料,创新地加入蔬菜、水果等绿色辅料,制作出具有三百山风味的独特美食。同时,唐婧反复查阅资料,请教专业人士,不断探索实验,终于找到了一套既可以快捷送达、又可以确保质量的包装运输办法,这使得她的生意逐渐扩大。
现在,“糖帮主”实体店每天顾客络绎不绝。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她还成立了电子商务工作室,把产品放到网上销售,每月的收入突破了万元。“县里非常重视生态旅游的发展,我打算在三百山、东生围等景区成立客家米粄制作体验服务站,让更多的游客品尝到我们的客家美食。”唐婧说。
80后小伙,帮助农业“嫁”电商
7月28日,在安远县孔田镇电子商务基地内,20多名工作人员正在对农产品进行分装、密封、打包。“我们的农产品专供网络销售,每天都能接上百个订单,产品供不应求。”农味儿有限公司创办人李峰介绍说,他的团队实现了农产品与电商的“联姻”,帮助村民们找到了农产品不愁销的脱贫致富之路。
李峰是一名80后,2008年毕业于南昌
财经大学,多年在外打拼的他一直想走自己创业的道路。“县里大力发展电商产业,为我们提供了自主创业的良好平台。”李峰说。今年3月,经过县里提供的电商知识免费培训后,李峰结合县里的特色农业产业,组建了自己的团队,成立了赣州农味儿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并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将不经过任何加工、原汁原味的农产品经过包装后销往全国各地。
“是县里的优惠政策点燃了我的创业热情,‘互联网+’改变了我的创业思路,让我收获颇多。”李峰感慨地说,“采购、包装、推广、销售、售后,每个环节我们都安排专人负责,并在微信平台和淘宝平台设立分销系统。现在,我们用比市场价高出10%的收购价格与农户签订订购合同,不仅带动当地农户的产业发展,还带动了更多的人就业创业。”目前,李峰的团队现有成员80多人,2000多户农民与他们签订了合作协议。截至目前,该团队已在网上销售以蜂蜜、香菇等为主的农副产品10余吨,客户数量有7000多户。
60后妇女,撬动黄土变绿金
青山环抱,流水潺潺,瓜果飘香,花开正艳……走进安远县车头镇官溪村巧妇家庭农场,一股清新气息扑面而来。巧妇家庭农场的女主人名叫叶西凤,今年50岁,是一名从下岗工人到创业人士成功转型的致富能人。
1992年,叶西凤从县供销社下岗。为维持生计,她只好选择外出务工。“不行,我必须去创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2009年,叶西凤选择了创业。有人劝她:“都一大把年纪了,就不要再折腾了,不如好好享几年清福。”但叶西凤不为所动,她认为,一个人应该要有梦想,并勇敢地去实现它。于是,她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结合自己的特长,选择在农村开农家饭庄,办家庭农场。
叶西凤起早摸黑,风雨无阻,带着工人在田里摸爬滚打,完善基础设施,并从外地引进葡萄、枇杷、草莓、桑葚等果苗,在农场里建起了“百果园”。县妇联帮她联系了创业基金
贷款,县果业局的技术人员教她种植技术。叶西凤还在农场里种了荷花,开设了垂钓区、百鸟园、鱼塘和儿童乐园,生意日益红火起来。如今,富裕起来的她不忘桑梓,带动村里30多户村民相继办起了农家乐。现在的官溪村成了全县有名的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下一步,我打算修建河堤,再建上10间小木屋为游客提供住宿,努力把家庭农场打造成4星级标准农家乐旅游休闲地。”叶西凤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