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old>> 赣州财经频道>> 赣州县域经济 >> 正文内容

“氧吧”石城:让小城“深呼吸”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12日

 

    石城县大畲荷园令人心旷神怡。  温礼明 摄


 
    □李方圆
 
    日前,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主持调研评价的“2015中国深呼吸小城百佳榜”新鲜出炉,石城县荣登榜单,且被列入“美丽中国国土气候旅居名片”。
 
    “深呼吸小城”是指空气新鲜,适于“避霾旅游”的县域、县级市。石城县森林覆盖率达75%,上有万亩高山草场、百年野生杜鹃,下有赣江源头林海、亚洲最刺激漂流,中间还点缀着十万亩荷塘,微风拂过,花香满城。作为赣江源头的石城县,如何守护生态净土,打造“深呼吸小城”,走出绿色发展之路呢?近日,笔者走进石城县一探究竟。
 
    A
 
    治污+减排,呵护净土
 
    蓝天、竹海、清泉。踏着蓬松的落叶,笔者走进石城县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倾听着一曲曲古木为琴、清风滑弦、鸟兽合鸣的美丽合唱。
 
    同行的保护区工作人员向笔者介绍,该保护区森林覆盖率95%以上,每年能为赣江两岸提供1000万立方米的国家1类水,负氧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10万个单位。
 
    一张张绿色账单是石城县坚决保护生态环境的结果。
 
    “投资5亿元的陶瓷厂、1.1亿元的化工厂……”石城县环保局局长李纬翻开厚厚的统计本,坚定地说:“短短三年时间,共环评否决项目113个,总投资30多亿元,其中不乏投资上亿元的陶瓷、化工、矿产加工等利税大户。”为保住赣江源头优质的水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石城县迈出了工业退让的步伐,坚决把污染治理前移到项目落户的初始阶段。
 
    同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石城县加大减排治污力度,全力筑牢污染“防火墙”。该县投入2000余万元修建污水主管网,彻底解决主管渗漏问题;长达6.2公里的县城小西河、西外河、小溪河三条污水支管网全面建成,县城老城区污水收集覆盖率达到了70%;加强对污水处理厂治污系统和自行监测体系运行的监管,污水处理率达到省级标准。同时加大对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仅泰丰、富华、天华三家养殖场就累计完成改造旧沼气池865立方米、新建沼气池230立方米;2014年累计完成削减化学需氧量72吨、氨氮12吨。此外,石城县水源地保护工程、废弃矿山污染治理工程、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清洁生产审计工作等正在有序地推进。
 
    B
 
    监测+监察,净化空气
 
    “我们要在环境监测、监管上下功夫,守住石城这块‘深呼吸’净土。”石城县环保局干部赖丽玲说道,“按照重点污染源每周1次,一般污染源每月2次的频次,对辖区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督察、巡查,基本做到了监管全覆盖。同时,每年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环保秋冬百日专项行动等13个专项执法行动。仅2014年就出动执法人员600余人次,下达环境违法限期改正通知书136份、搬迁企业1家、停产整治企业2家、关停企业4家。”
 
    此外,石城县监测站已能熟练掌握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12项指标的监测,初步掌握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等5项指标的监测。2014年12月25日,石城县监测站硬件建设顺利通过了省厅专家组的达标验收,并作为全省第一批通过的县(市)获得省厅150万元的资金奖励。
 
    C
 
    生态+旅游,激活发展
 
    白墙黛瓦,小桥流水,笔者来到四面环山的琴江镇大畲村采访。刚到村口,只见一排排整齐的客家建筑在百亩荷田的包围下若隐若现,高高扬起的马头墙与层层叠叠的荷花瓣交相辉映,显得特别古朴美观。
 
    “我们村前几年还是冷冷清清,县里依托这优越的自然环境,将村子创建成省级生态村。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起来了,脏、乱、差现象也得到了根除,还吸引了不少游客。我们村成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我们村民也跟着发家致富。”大畲村农家乐老板尹盛华对笔者说。
 
    据了解,石城县赣江源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石城县更是把整个城乡作为“大赣江源”景区来打造,提出“全域旅游”发展目标,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加大生态村落创建步伐,为石城留住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让石城的发展更加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如今该县的横江镇、丰山乡被授予省级生态乡镇,赣江源、小松、水庙、福村被授予省级生态村,丰山村等111个村被评为市级生态村。
 
    石城县生态乡村的创建,带动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留住游客们心中的浓浓乡愁。2015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99.86万人次,同比增长25.12%,实现旅游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26.08%。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