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出一片新天地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26日
当前,“互联网+”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面对发展新趋势,如何才能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使群众生活美起来、产业发展飞起来,开创绿色崛起新境界呢?近日,笔者来到安远县,深入了解该县积极推进“互联网+”发展,助推群众受惠与
经济发展双赢的新思路、新模式。
“互联网+商家” 引领城乡智慧生活
“现在只要在网上下单付款,要用的生活用品就会有商家配送过来,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跑出去买了。”日前,说起互联网为生活带来的便利,安远县欣山镇古田村居民欧阳丽满是欣喜。如今,该县“互联网+”正改变群众生活和消费方式,足不出户解决生活所需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为方便群众生活,该县积极发展“互联网+商家”模式,充分利用电视台、商业杂志、网站等当地媒介,广泛宣传“互联网+”知识,让各类经营主体深刻认识“互联网+”带来的商机与潜力。并通过免费电商培训,扶持自建、覆盖、推广当地“拉阔团购网”等方式,积极帮助商家开展线上线下同步经营,努力扩大经济效益。同时,该县组织力量开发了集政务、商城、旅游、物流、
金融、便民服务等为一体的“安商通”智慧商圈,引进了深圳动态科技公司旗下的“淘实惠”农村电商平台,有效帮助城乡解决了
产品买卖渠道不畅问题。此外,该县整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邮政、供销社等运输资源,建设县、乡两级电商仓储配送中心,完善面向农村的综合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打通了服务城乡群众尤其是农村群众“最后一公里”。
如今,该县水电气生活缴费、网上学习、生活微商城、景点门票等10余项“互联网+”
民生政务服务办理全面开通,1000余户商家进入“互联网+”的发展模式,167个村(居)完成电商配送布点任务。
“互联网+平台” 激发全民创业热情
“我们公司有政府免费提供的办公场所,还拥有自己的网站,产品全部实现网上销售。”江西江通发展公司负现人唐宇亮对笔者说,“产品从订购到收货,全部在线上交易,非常方便快捷,正是互联网创造的电子商务平台,让我们许多有梦想的人点燃了创业的激情。”
利用互联网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正是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帮助有理想有志向的群众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该县采用“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大力打造财富广场、孔田镇、版石镇建设3个电子商务孵化园,建设2个创业园、产业园,依托电商学院和引进市场化培训专业机构,开展多点多形式培训实践,着力形成“电商应用普及+电商专业技能提升”不同人才梯次结构。同时,该县不断优化公共服务,整合人社、工商、税务、金融等41个办事部门,建立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为各类创业实体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开业指导、人力资源等“一站式”创业服务。并推出小额
担保贴息
贷款、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等信贷业务,不断优化金融环境,解决创业者
融资难的问题。
目前,该县注册电子商户130余户,从业人员达1.2万余人,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达5亿元,累计培训人数达6000余人,包括安远深山农家农产品有限公司创办人卢灿金在内的40多名大学毕业生纷纷加入到创业的队伍中来。
“互联网+产业” 电子订单拓市场
“这网络真是神通广大,两个小伙子几天时间就帮我把鹰嘴桃卖完了,如果提着篮子到圩上去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卖完。”近日,69岁的安远县孔田镇上寨村村民李啟铎感慨地说。据了解,该镇80后小伙李峰和黄良岽得知年近七旬的贫困老人李啟铎家的鹰嘴桃因缺少劳力无法销售时,便在自己创办的“农味儿”网店帮他销售,没过多久,1000多公斤鹰嘴桃便销售一空。
“互联网+产业”是产品销售的重要途径,也是助推产业发展有效方式。为加快“互联网+产业”的推进步伐,该县以生态绿色农特产品和旅游资源网上销售为突破口,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种养大户、农产品批发商等借助第三方平台设立网店,大力推动脐橙、食用菌、茶油、蜂蜜等绿色农产品和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建立网络交易,着力打造“东江源”“三百山”等一批特色鲜明、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同时,该县对农产品等网络销售产品进行统一包装设计,统一形象标志,引进信立农产品公司、珊瑚食品公司、天华现代农业公司等10余家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大力引导其进行产业技术提升和销售途径拓展,实现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线上销售,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截至目前,该县发展电商企业60余家,建立直销代销网店800余家,销售柑橘等农产品100多万吨,实现线上销售收入9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