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领域的新变化正日益影响着企业的出口信用风险。12月29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信保)副总经理梁志东在第四届国家风险管理论坛上表示,全球货币储备格局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银行的不良资产、欧美新会计制度等都为信用违约埋下了隐患。
根据中信保国家风险评价的最新结果,全球191个主权国家有37个国家参考评级发生了变化,其中30个国家的风险水平上升,风险评级调降,7个国家风险评级调升。梁志东表示,现在全球的出口信用风险呈现缓慢下降的态势,但是仍不排除局部有恶化和反复的可能。
记者29日从一位商务部专家处独家获悉,明年中信保的承保额任务可能提升至1200亿美元。
出口企业面临新问题
“保障出口收汇”是中信保的使命。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中信保乘机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据中信保总经理王毅的介绍,截至12月27日中信保及担保业务共实现承保金额1134.6亿美元,是2008年的1.8倍。
梁志东认为,目前世界经济仍存在衰退的可能,中国出口企业仍面临着一系列的新隐患。首先,全球银行业不良资产尚未全部发现;其次,为挽救金融机构,欧洲和美国政府改变了会计制度,新的财务报表埋下了很大的系统性不稳定因素。
另外,各国财政状况恶化,金融风险向财政风险转移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一方面,世界各国纷纷动用主权信用为金融风险做了背书,另一方面沉重的公债负担将推高长期利率,增加整个经济运行的成本。财政偿还压力威胁财政支出的可持续性,加剧全球范围内主权违约、本币贬值和通货膨胀风险。
梁志东表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货币体系已进入一个有市场竞争的多种货币并行的发展阶段。由于多个储备货币发行国家之间货币政策难以协调一致,增加汇率市场无序波动的可能性,给企业选择结算货币增加了难度。
一位商务部专家告诉记者,明年中信保的承保额任务可能提升至1200亿美元。
截至12月18日,中信保今年累计向出口企业支付赔款4.4亿美元。上述专家表示,现在公布的已决赔款实际上是对去年金融危机最严重时候企业违约所支付的赔款,在今年承保额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明年中信保的赔付率可能大幅度提升。
中信保发布的2009年《国家风险分析报告》(以下简称 《报告》)共对191个主权国家的风险水平进行了重新认定,37个国家的参考评级发生了变化,其中,评价调降(风险上升)的国家超过了八成。评级调降国家以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传统欧洲国家为主,而评级调升国家以亚洲国家为主。
撒哈拉以南非洲评级调降的国家包括安哥拉、贝宁、加蓬、塞内加尔、塞舌尔等13个国家。中信保认为,国际收支恶化并最终导致总体财政状况恶化是非洲多国评级被调降的主要原因。
在欧洲,评价被调降的国家包括希腊、爱尔兰、意大利、挪威、葡萄牙、俄罗斯等7个国家。2009年1~11月,中信保对出口欧洲业务的承保金额达到230.3亿美元,同比增长172.5%,已决赔款达到去年同期的15倍左右。专家认为,这主要源于西欧发达国家企业破产大幅增加。
在拉美33个主权国家中,4个国家评级调降,分别为阿根廷、巴哈马、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报告》认为,资金流入短缺、本币大幅贬值、工业生产和出口下滑是评级调降的主要原因。
而亚洲国家,除巴林、文莱和阿联酋三国被调降外,整体风险呈减弱的趋势。
撒哈拉以南非洲评级调降的国家包括安哥拉、贝宁、加蓬、塞内加尔、塞舌尔等13个国家。中信保认为,国际收支恶化并最终导致总体财政状况恶化是非洲多国评级被调降的主要原因。
在欧洲,评价被调降的国家包括希腊、爱尔兰、意大利、挪威、葡萄牙、俄罗斯等7个国家。2009年1~11月,中信保对出口欧洲业务的承保金额达到230.3亿美元,同比增长172.5%,已决赔款达到去年同期的15倍左右。专家认为,这主要源于西欧发达国家企业破产大幅增加。
在拉美33个主权国家中,4个国家评级调降,分别为阿根廷、巴哈马、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报告》认为,资金流入短缺、本币大幅贬值、工业生产和出口下滑是评级调降的主要原因。
而亚洲国家,除巴林、文莱和阿联酋三国被调降外,整体风险呈减弱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