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监会日前在其官网上公布了《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草案)》,引人注目的是,其中规定,保险资金不得买入创业板和ST股票。当然,这个《暂行办法》目前还是一个草案,正在征求意见,但从保险业最高管理部门表示的这个态度来看,刚刚诞生的创业板,已经与ST一样,被打入另册了。
保监会禁止保险资金进入创业板,其理由当然是因为创业板市场是一个高风险市场,保险资金的投资一旦失误,就会遭受巨大损失,从而给保险公司的经营带来一连串问题。在保监会建立之前的上世纪90年代,虽然创业板市场还未出现,但在全社会投资狂潮的裹挟之下,保险资金的投资四面开花,曾经使保险行业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高危行业。这个教训对于保险行业来说,实在是“没齿难忘”的。
从创业板市场建立后两个多月的实践来看,保监会作出这样的规定,其理由似乎很充足。目前,创业板市场虽然只有两批共36只股票上市,但在爆炒之下,其股价已经到了让人担忧的地步。在近阶段如果贸然进入创业板市场,接过已经烫手的“山芋”,无疑使保险资金陷入了高风险之中。但是,保监会此次公布的是一个相当于行业法规的规定,对保险资金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段里的运用都有规范作用。问题就在这里出现了,创业板在今天固然让人感觉风险很高,但谁又能说随着市场的变化,它在以后不会显现出相当诱人的投资价值呢?保监会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将保险资金挡在创业板的大门之外,未必不是一种短视的目光。
创业板市场建立以来,资本市场管理部门反复告诫投资者,这是一个高风险市场,这体现了市场管理部门对投资者的爱护,其情可嘉。但是,这种过于执着的宣传其实已经使资本市场的管理部门陷入了一个自相矛盾的怪圈——既然这是一个不值得投资的高风险市场,又有什么必要一定要推出这样一个市场呢?现在保监会又准备禁止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板,这难免让人产生联想,既然保险资金需要这样做,那么什么样的资金才可以投资创业板呢?难道普通投资者就一定要担当承受高风险的“冤大头”?
因此,保监会的这一规定,在我看来实在是多此一举。保监会作为一个行业的主管部门,如果对保险公司投资股票的具体事宜都要管,除了让保险公司什么事都不要做以外,起不到任何效果。既然保监会已经允许保险资金投资资本市场,那么,创业板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也应该在投资范围之内。当然,这并不是说,保险资金就可以无视市场的风险而盲目投资,这在创业板市场上不允许,在主板市场上同样不允许。关于投资上的风险控制,应该是保险公司自己把握的事,事实上,在保监会的这个《暂行规定》出台之前,尽管创业板股票的发行很热闹,但保险资金基本上对其退避三舍,这说明保险资金已经具有充分的风险意识,它们对目前创业板股票失去制约的高价发行是不认可的。
在这个《暂行办法》中,保监会还规定保险资金不得投资于ST股票。其实,每一个熟悉资本市场的投资者都明白,ST股票虽然“恶名”在身,但一旦资产重组成功,也会产生巨大的盈利机会。因此,一刀切地把保险资金堵在投资ST股票的大门之外,也是值得商榷的。看来,只有类似中石油之类的央企大盘股才是保监会认可的保险资金投资对象,但是,中石油和ST股票哪个更合适投资,市场对此早已作出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