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保监会获悉,2009年以来, 保监会加强了因违法违规被处罚高管人员的不良记录档案管理,目前全国产险业有782名高管(852人次)被列入到不良记录名单内。
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国产险市场呈现出业务持续较快增长、结构得到良性调整、市场秩序明显规范、经营效益有所提升、系统风险安全可控的较好局面,行业开始逐步进入比较良性的发展轨道。
今年1-11月,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2640.18亿元,同比增长22.28%;累计赔付支出1355.58亿元,同比增长10.39%;产险公司预计利润总额为23.43亿元,同比增加93.98亿元,历史性实现扭亏为盈;产险公司资产总额4902.34亿元,比年初增长了4.59%。
在业务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市场秩序明显规范。保费批减率、应收保费率等关键性指标明显好转。截至10月底,保费批减率4.59%,同比下降2.38个百分点。平均应收保费率5.53%,同比下降4.45个百分点。其中,车险平均应收保费率低于1%。
据了解,2009年,产险公司从一味追求保费规模逐步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重管理、重效益、重风险防范的公司明显增加,考核机制和核心内控制度更加科学合理,内部经营管控水平有所提升,也更加主动关注偿付能力的改善。同时,理赔质量逐步提高,越来越重视通过加强服务来提高公司知名度和竞争力。
2008年下半年以来,保监会从保护被保险人利益出发,大力规范市场秩序。
一是加强现场检查,严厉整治产险业务财务基础数据不真实等突出问题。2008年8月,保监会下发《进一步规范财产保险市场秩序工作方案》(以下简称“70号文”),经过一段时间集中整治,公司财务业务基础数据不真实、不严格执行报批备案的条款费率、理赔服务不到位以及内控管理薄弱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市场秩序出现明显好转。
二是依法严厉处罚,提高违规成本。2009年,保监会对7家总公司开展了系统性检查,以数据真实情况、公司治理结构、偿付能力、制度建设和考核机制为重点,掌握公司经营和风险管控状况。对于检查中发现的虚假批单退费、虚挂应收保费、虚列营业费用进行贴费、虚假赔款、制作阴阳单、埋单等造成业务财务基础数据不真实的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今年1-10月,对全国381家财产保险分支机构进行处罚,其中停业42家;吊销营业许可证1家;责令撤换高管68人;警告177人;对机构和个人罚款分别为1469.4万元和247.8万元。
三是狠抓公司治理,督促公司强化内部管控。保监会通过建立质询和监管风险提示制度,加强了对问题公司的窗口指导。2009年,对相关总公司共计下发监管函25件,风险提示函63件,对多个公司进行了质询谈话。通过加大与公司股东、董事的沟通交流力度,密切跟踪偿付能力不足、长期经营亏损、违法违规行为突出或风险隐患较大的重点公司,监督公司向其主要股东或董事会通报公司的经营及风险状况、违法违规行为查处情况及保监会的监管要求,强化出资人的约束和管控。通过完善和落实列席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制度,及时了解公司治理情况和经营情况,分析风险隐患,也强化了对公司监管的事前介入。
四是加强对不良记录的档案管理和信息披露力度,并及时向社会披露违法违规被处罚的信息。从70号文下发至今年9月,共对被处罚的807家机构、841人次在网上进行公开披露,强化社会舆论监督,提高违规成本。
五是加强对理赔工作的监督,解决理赔难问题。保监会制定了《财产保险公司机动车辆理赔管理指引》及理赔服务评价体系,引导公司完善理赔工作制度,提高理赔效率,改善理赔服务质量。支持各地建立各种行之有效的快速理赔机制,推出了交强险“互碰自赔”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