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old>> 赣州财经频道>> 赣州县域经济 >> 正文内容

绿韵悠长 农旅互动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2日

    近日,一群群久居城市的游客,来到龙南县临塘乡的“虔心小镇”,乐赏茶园美景,体验古法榨油,捡拾农家鸡蛋。规划面积达10万亩的“虔心小镇”,以发展茶、竹、土鸡、油茶等生态农业为基础,结合开发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正致力打造集自然美景、客家民俗、虔茶文化为一体的家庭休闲度假体验基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到此赏玩。

    “虔心小镇”的农旅互动模式,无疑为如何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近几年,龙南县循着生态立农、科技强农、旅游兴农的路径,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如今的龙南农业,不仅有“卖点”,更有“看点”,走出了一条绿色、高效的发展新路。今年,龙南被省农业厅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其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占到全县农产品种植基地总面积的四成,成为珠三角沿海地区重要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生态立农

    走进九连山万特有机蔬菜基地,1000余亩的开阔土地上,拱立着150多个连片大棚。棚内栽种的菠菜等有机蔬菜,绿油油的,长势甚是喜人。“由于蔬菜基地地处山区,我们按照无公害基地和有机产品要求,围绕产业生态化目标进行标准化生产。”该基地负责人张建明介绍,从购进种子到收获,蔬菜基地都有严格要求,如引进最新的抗病虫优质高产品种,肥料全部采用经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肥,蔬菜采收前10天不使用生物制剂。由于基地生产的蔬菜获得了有机产品认证,在珠三角市场上供不应求。

    离万特有机蔬菜基地100多公里远的关西镇,有家宏昌生态蛋鸡畜牧养殖场,同样也是实行生态种养。该养殖场引进国内最先进的蛋鸡生产线,实行养殖——污水处理——沼气——种植的产业化循环生态发展模式。以鸡粪处理为例,养殖场采用微生物发酵加工,处理后基本不会排放氨气和污水。

    宏昌生态蛋鸡畜牧养殖场的系统设施,完全达到了现代循环生态农业标准,其生产的生态绿色产品,不仅成为当地市民的餐桌最爱,而且俏销粤港澳地区。去年,该养殖场及其生产的鲜鸡蛋,获得了无公害产地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科技强农

    与龙南县城一河之隔的桃江乡,有个果蔬大棚看似普通,实则奇妙,因为棚内的果蔬不需要土壤,还时常听着轻音乐生长……这就是我市首家无土栽培果蔬基地——宏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日前,笔者慕名来到这里。步入智能化无土栽培大棚,感觉就像进入一个植物展览馆,馆内到处是水管、植物和标识牌。

    “这里不需要工人浇水和施肥,通过电脑智控系统就可以完成,非常方便。”基地主人蔡明锋介绍,这些程序由棚外的计算机控制。计算机还控制着大棚的4台大型空气循环扇,空气循环扇除了换气,还可以散热。“大棚外门自动感应的风扇,可向门外吹风以防虫物进来;棚内外均匀密布着诱虫板和防虫网;棚顶还悬挂有专用的害虫诱杀灯。”蔡明锋说。

    无土栽培基地种出来的果蔬,不仅采摘方便,更主要是品质好。这里栽培出的第一批草莓成熟后,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这个大棚只有1000平方米,一般一年种两季果蔬,年收入可达20万元。”蔡明锋透露。

     像宏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这样发展高效农业的,在龙南不在少数,渡江现代农业示范区就是其中之一,该示范区内的光电农游一体化功能区,将实施光伏发电、设施农业等高技术含量项目。此外,龙南还引进培植有技术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不断为农民开展培训。

    旅游兴农

    未到正桂村,先闻桂花香。前几年,正桂村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如今已是产业兴旺、富路渐广。谈及变化,当地村民不约而同地说到了“花卉苗木”。

    正桂村规划了集生态、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桂花产业示范基地,该村通过成立产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户种植桂花苗木1200亩。一个以桂花为主导的产业基地,引发了产业发展的多米诺效应,该村又顺势开辟出200亩的百香果、葡萄自采园,由桂花基地衍生出了农业休闲采摘基地。

    一群群游客“闻香而至”,赏花采果。部分村民瞅准机会,办起了以农家体验和农家美食为主的农家乐。村民李志良在桂花基地旁边,开了一家农家菜馆。菜馆紧邻“花园”,环境幽雅,游客络绎不绝。菜馆年收益10余万元,李志良因此实现了他的致富梦。

    龙南依托现有规模农业产业,打造了一批集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观光农业基地,重点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乐和观光农业示范园,带动农副产品销售、住宿餐饮业发展,农民在农业功能拓展中获得了更多的收益。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李胜雄 廖振房 李颖珍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