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积极应对罕见冬汛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8日
11月17日,会昌县环卫所工人在操作全自动水面清洁船,清理河面垃圾。据悉,受上游强降雨影响,不少垃圾漂浮物汇集在该县的绵江和贡江水域。连日来的清漂作业,共清理打捞垃圾近10吨,有效地维持了河面干净。 朱海鹏 摄
本报讯 (李洋 记者刘珊伊)11月17日,记者从市防汛办获悉,进入11月以来,我市降雨明显增多,出现历史罕见冬汛。面对非汛期暴雨洪水,我市高度重视,积极应对,目前各地尚无受灾及人员伤亡情况。
截至11月16日8时,全市平均降雨124.7毫米,比多年同期均值(29.4毫米)偏多324%,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同期第二位,其中章贡区、赣县、南康、崇义、上犹、大余、兴国等地降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同期最大值。特别是11月13日至16日,受高空低槽和中低层切变线影响,我市大部分地区出现明显的强降雨天气,全市平均降雨51.5毫米,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多426%;受强降雨影响,江河水位迅速上涨,大余县樟水横江樟斗站11月16日8时30分洪峰水位为94.02米,超警戒水位0.02米。
面对非汛期暴雨洪水,我市要求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落实责任,加强预测预报,强化监测预警和险情隐患排查,适时启动防汛预案,特别是要加强防范山洪暴发和地质灾害,确保安全。从13日起,市、县、乡三级防汛办已启动了24小时防汛应急值班。根据国家、省、市领导的指示精神,市防汛办多次部署,要求各地各部门在岗履职,细化防范措施,强化防汛值守,加密预报,加强工程和险情隐患排查,重点做好山洪暴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危旧房、土坯房、学校和涉水在建工程等防范工作,适时启动预案,确保安全。在强降雨期间,对1小时降雨30毫米以上、连续降雨50毫米以上的县,连续降雨80毫米以上的乡镇进行了50余次预警,发布预警短信1000余条,要求各地落实有力有效措施,确保度汛安全。为减少水库泄洪影响,在洪水来临前,市防汛办于16日5时30分提前调度大余县油罗口水库泄洪,腾库迎峰,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由于应对及时,措施得当,目前我市各地尚无受灾及人员伤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