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6日
近日,笔者走进上犹县城,经过精心“装扮”,优美有序、整治一新的靓丽街景映入眼帘,宜居城市创建让市民畅享山清、水秀、路畅、城美。
在《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中,上犹县功能定位为赣州市都市区的休闲旅游后花园,为扮靓“后花园”,上犹日前发出宜居城市创建动员令,采取“统一行动、分片包干、分工负责、堵疏结合”的方法,投入到环境卫生、市容市貌、重点区域场所、交通秩序、小区物业管理、扬尘治理六项专项整治活动,全力打造“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美丽家园。宜居城市创建工作,让生活在城区的人们每天都能感受到城市的变化。
激发全民创建热情
“你好!这是一份《手牵手 心连心 共建宜居宜游宜业家园》倡议书,如果您店门口的杂物能整理规范,路宽了,人多了,生意也会更红火。”近日,65岁的老年志愿者肖兰英在上西村路巧言劝导商家规范门口秩序。近几个月来,1000余名志愿者肩披印有“上犹志愿者”的红袖章,走上街头进行文明劝导,成为上犹大街小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下半年,上犹县宜居城市创建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吹遍城区的每个角落。“全县再掀宜居城市创建热潮,强力推进城区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集中整治工作,解决一批市容环境的薄弱环节问题,攻克一批城市管理的难点。”随着动员会上的决策部署,一场全民参与的宜居城市创建攻坚战很快打响。
广大干部当起宣传员、商铺店主落实“门前三包”、“环境整治进校园”……近几个月来,上犹县开展宜居城市创建逐渐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环境质量指数和群众幸福指数实现了同步提升。该县对城区周边山体添绿彩化,移栽乔木200余株,灌木约1000平方米,组织38家文明单位志愿者在重点场所、重点路段定时、定点进行文明劝导。同时,制作播放公益广告、组织志愿者劝导,通过选举楼长、招募社区志愿者等形式,扩大公众参与面,整治小区乱象,清理楼道垃圾、清除墙面“牛皮癣”、劝拆违章搭建。
城市管理网格化
近日,上犹县城建局等12家责任单位召开包片小区的业主大会,落实日常保洁工作;县城御景山庄小区内,“县供电公司包干路段”的责任牌十分抢眼……上犹县整合宜居城市创建交流平台,完善成员单位联络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例会,每周上报工作进度,将城区划片打包给责任单位,细化、量化工作指标,包干到人。
在开展宜居城市创建中,上犹县实行领导干部分片包干责任制,现场办公协调调度,协同推进市容环境整治、交通秩序整治、市民素质提升三项工作。39条主要道路、49个居民小区和楼院分成六个片区,各个片区由副县级领导带领49个单位承包。城市块状网格化管理,将任务项目化,考核标准量化,层层分解,稳步推进。通过调查摸清社情民意,建立起全面覆盖的城市管理服务体系,合理确定责任区域,将城区分为若干网格,界线明确,不留空白,各单位负责门前保洁、美化、绿化、秩序及公共设施看护,对包干路段店主进行监督、教育与引导,每天安排人员值守,每周五定期开展集中清扫。通过单位承包制,网格化管理,截至目前,共清理卫生死角242处,清理小街小巷存量垃圾300余吨,查处车辆带泥上路行为740余起。
疏堵结合执法提效
从今年8月起,上犹县城市建设所需开展的土方运输,禁止白天上路,改为夜间操作,由3名工作人员进行夜间巡查,对运输路线实行白天不间断降尘、冲洗,县城范围施工现场围挡封闭管理,工程主体全部用安全防护网封闭,工地进出口处设置车辆冲洗设施,运输车辆土方、沙石堆用密目式安全网覆盖,通过一堵一疏,“尘霾”阻击战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上犹县本着“既要市容又要繁荣,既要秩序又要便民”的原则,积极采取疏堵结合方式,化解城市管理顽症。按照“规范设置、合理布局、科学划定”的原则,合理规划早餐网点、菜市场及其他临时市场,着力疏导人流量大的市场和街区,建设桂花园、天麓等农贸市场,设置专业市场,全面启动重型车辆维修市场、摩托车和电动车销售店铺规行划市搬迁工作,引摊入市,还路于民。降音除噪的“宁静工程”亮点频现,城区“五路一桥”综合改造的“畅通工程”效果明显。说理式执法、阳光式办案、阶梯式处罚、徒步式巡查,有力“堵”住沿街倚门设摊、违章乱停乱放等顽疾,努力实现管理和服务精细化、人性化。推行“城管进社区”创新举措,实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关口前移。落实错时管理和延时管理制度,确保城市管理的全天候和全覆盖。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该县共拔掉长期占道经营的“钉子户”17家,啃下私搭乱建的“硬骨头”52处,清理流动摊点240余个,规范劝导出店经营130余家,整治和规范夜市摊点60余户,清理违章户外广告60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