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28日
面对各地竞相加快发展的态势,如何打赢“主攻工业、三年翻番”、精准扶贫等一系列攻坚战?怎样谋划在“十三五”开局中抢占先机?赣县的决策者认为: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机制,才能适应新常态,创出新业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提速。
思想解放激发发展活力
尽管早在6年前,赣县就已成为全省为数不多的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县之一。然而,跳出赣县看赣县,发展不足还是目前最大的县情。
问题在哪?还是干部的思想有待进一步解放。针对发展视野还不够开阔、市场理念运用还不够灵活的问题,赣县从整治干部作风和推动干部解放思想入手,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服务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为此,赣县定期对干部作风进行明察暗访,不断增强干部务实作为、创新发展的能力与水平,增强干部担当进取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凝聚起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
于是,从主要领导到一般干部,学先进、找差距、破难题、思良策蔚成风气。赣县主要领导近期随市党政代表团赴广东学习考察回来后,立即召开全县领导干部大会,分享学习心得,梳理发展思路。其他县处级领导干部纷纷沉下心思服务企业,深入农村蹲点帮扶。科级干部点对点抓项目建设,实打实谋民生福祉,该县干部群众热情参与到“我为赣县改革振兴献一计”活动中……
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赣县动起来:推进园区加速发展的“618计划”迅速“出炉”——力争到2018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600亿元,培育1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培育8家上市公司;主动融入市中心城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狠刹乡镇干部“走读”之风,派出各级干部进村入户,活跃于沃野田畴,听民意、出实招、促发展。
开放合作抢占发展先机
今年9月底,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市首个国字号高新区该怎么建?又如何建好?赣县的理念是开放合作、创新实干。
赣州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由国际交流中心、众创空间、金融服务中心、平台型物流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组成,将全方位为进驻企业服务。“这孵化基地就是开放合作的生动实践,要让企业入驻,还要帮助企业成长,这也是市场理念的体现。”赣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林奇福介绍。
然而,这个孵化器却曾引起争议。“财力有限,花钱建孵化器会不会太过超前?”“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大,即便建好了,招商又能不能成功?”……面对种种顾虑,赣县坚定开放合作理念,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如今,该孵化基地已经吸引了包括南昌心客咖啡、中诚风投基金、金融、互联网促进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的入驻。
平台越做越优,外来的企业越聚越多,进驻的企业越做越大。今年以来,由美国米诺公司投资的LED装饰照片产品项目和江苏合成输变电设备有限公司的成套电气设备生产等项目先后落地赣县,该县规模以上企业总数已达86家,工业总产值达264.41亿元。
机制创新汇聚发展后劲
谢运生是赣县南塘镇都口村村民,他以林地入股油茶基地,既可以分红,又可以在基地务工获得收入。
今年5月,在实施精准扶贫中,针对都口村地少山多的实情,南塘镇大胆创新,鼓励村民以山地入股种植油茶,全村1200余亩林地在20多天里“集合”到了一起。“这种热情和效率都源于机制的创新,就是主动让利于民。”南塘镇宣传委员李庆发说。
创新,让精准扶贫有了新思路,给困难户脱贫带来新希望;创新,也让素有“工业老大难”之称的烟尘污染难题得到解决。在赣州高新区,不少企业的燃煤烟囱已拆除。“在全市率先实施煤改气工程,我们没有样板可学,要靠探索创新,在资金上采取多元投资,运作中实行责任到人,目前已有24家企业的燃煤锅炉改为燃气或者用电锅炉,园区大气环境明显好转。”赣县环保局负责人介绍,财政出点小钱,换来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的大改善。
观念的更新,推动机制的创新;机制的创新,汇聚发展的后劲。在赣县,“保姆式”服务、“专家型”指导、“一企一策”帮扶、“一追到底”推进等新机制、新做法层出不穷。做强工业,该县打破以往“工业部门抓工业”的格局,全员上阵帮扶企业发展,实打实帮助解决问题,切实把“主攻工业”办成了“一号工程”;建设城市,该县发动全民参与,划分包干区,实行定期卫生清扫制度,改造城区老旧市场,建设水果、废旧物等专业市场,如今,“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城市新形象正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一石激起千层浪。思想的解放,带来了视野的开阔、机遇的垂青、发展的加速。今年前11个月,赣县财政总收入实现17.41亿元,公共财政收入实现14.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8%、31.6%,全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26.41亿元,同比增长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