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两年中,国际金融巨头瞬间崩塌,甚至连国家也喊要破产,似无边际的危机阴云滚滚而来,金融市场一片风声鹤唳。发展时间和历程相对较短,内生性竞争力尚未成形,发展路径模糊不清,全行业总资产不到4万亿的中国保险行业面临着严峻考验……
就此形势,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2008年末提前召开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提出,“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一系列的行业调控措施随即展开,保险行业历经过山车般的惊心动魄挑战,迎来曙光。
⊙记者 卢晓平 ○编辑 陈羽 颜剑
行业整肃战役
一个行业如果建立在缥缈虚假的沙堆上,是永远无法建成大厦的。一直亏损的中国产险行业,在当前环境下,再如此维系下去,生死大考已无法回避。
严厉整治产险业务财务基础数据不真实等突出问题成为监管部门调控的切入点。2008年8月,保监会通过下发《进一步规范财产保险市场秩序工作方案》(保监发[2008]70号,以下简称70号文件)。70号文后,保监会在2009年以来,又推出系列政策措施:制定了《财产保险公司机动车辆理赔管理指引》及理赔服务评价体系,引导公司完善理赔工作制度,提高理赔效率,改善理赔服务质量。支持各地建立各种行之有效的快速理赔机制,推出了交强险“互碰自赔”机制等;通过建立质询和监管风险提示制度,加强了对问题公司的窗口指导。2009年,对相关总公司共计下发监管函25件,风险提示函63件,对多个公司进行了质询谈话……
“我们的行动始于2008年下半年,保监会从保护被保险人利益出发,采取系列行动大力规范市场秩序”,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保监会官员表示。经过一段时间集中整治,公司财务业务基础数据不真实、不严格执行报批备案的条款费率、理赔服务不到位以及内控管理薄弱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市场秩序出现明显好转。
据了解,2009年,保监会对7家总公司开展了系统性检查,以数据真实情况、公司治理结构、偿付能力、制度建设和考核机制为重点,掌握公司经营和风险管控状况。“见费出单”和“零现金”等制度,有效降低现金风险,有力打击和遏制商业贿赂,堵塞业务中间环节漏洞,取得明显成效。
一线的检查把违规门道摸个门清:虚假批单退费、虚挂应收保费、虚列营业费用进行贴费、虚假赔款、制作阴阳单、埋单等造成业务财务基础数据不真实……
谁踩红线罚谁!一组简单的数据背后透析出违规成本的高代价:2009年1-10月,保监会对全国381家财产保险分支机构进行处罚,其中停业42家;吊销营业许可证1家;责令撤换高管68人;警告177人;对机构和个人罚款分别为1469.4万元和247.8万元。另外,保监会采取“阳光消毒法”,加强对不良记录的档案管理和信息披露力度。共有807家机构、841人次在网上被公开曝光。
辛勤耕耘必然带来收获。去年产险市场呈现出业务持续较快增长、结构得到良性调整、市场秩序明显规范、经营效益有所提升、系统风险安全可控的较好局面。产险市场秩序明显规范,财险行业实现了历史性的扭亏为盈。
来自保监会的数据显示,2009年1至11月,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2640.18亿元,同比增长22.28%;产险公司预计利润总额为23.43亿元,同比增加93.98亿元;产险公司资产总额4902.34亿元,比年初增长了4.59%。保费批减率、应收保费率等关键性指标明显好转。截至10月底,保费批减率4.59%,同比下降2.38个百分点。平均应收保费率5.53%,同比下降4.45个百分点。其中,车险平均应收保费率低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