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界网站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21日
金融界网站1月20日讯 据财新报道保监会今日上午召开高现价产品监管规定修定座谈会,拟就高现价产品监管规则进行修订。保监会下决心对业务结构进行大幅度调整,要求不得开发新的3年以内存续期产品,且2016年10月1日之后也不得继续销售此类在售产品;此外,自通知下发起不得销售1年以内的产品,如3个月、6个月的产品。保险公司担心完全停售会造成行业发展断崖式下滑,并且会拉高3年期业务的成本,建议保监会谨慎对待。
近段时间,由几家中小保险公司引领的二级市场举牌潮引发市场争议,“宝万之争”更是引发市场侧目。在这场举牌潮中,作为主要资金来源的高现价产品(包括一些万能险)以及期限错配风险成为众矢之的,使监管层面临着极大压力。数据显示,今年首周,国寿、平安、太保、太平、泰康、人保寿和新华七家主体个险渠道合计承保保费超过760亿元,高现价产品占比过半。
【此前报道】保监会发文规范高现价产品 一年期产品受影响
保监会近日向各寿险公司下发了《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高现金价值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进一步规范高现金价值业务。
征求意见稿显示自2016年1月1日起,除保险公司高现金价值产品年度保费收入应控制在公司资本金的2倍以内外,还需满足“其中预期产品60%以上的保单存续时间在1年及1年以下的高现金价值产品的年度保费收入应控制在公司投入资本的1倍以内。”(一财网)
险企买股资本压力加大
保监会数据显示,2015年前十个月,反映未能通过风险测试的万能险和分红险的投资收入部分(多为万能险)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相比于2014年人身险公司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3262.66亿元,今年到目前已上涨至6023.98亿元。
其中华夏人寿、正德人寿、前海人寿等部分险企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甚至数倍于原保险保费收入。以华夏人寿为例,其2015年前十个月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为43.34亿元,但其同期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高达1273.55亿元。
“中小险企多发偏投资型的万能险等产品,其实是无奈的差异化之举。”一家中小型寿险公司人士坦言,在增员乏力、个险难做的情况下,与大型保险公司去拼保障型产品,显然难度较高。相比之下,虽然万能险大部分不能被计入保费收入,但却能带来现金流,通过投资赚利差。
业界较为关心的是,高现价产品再度被限,这对于中小保险企业规模增长会有哪些影响呢?
分析人士称,偿二代更加注重资本成本,在做高风险业务或产品的同时需要比较多的资本金来支持,保险公司会考量其本身资本金的运用是否值得去做比较高风险的业务或产品。预计明年正式实行偿二代之后,中小险企的高现金价值产品预计会有较大幅度的降温。
与此同时,近期以险资为代表的资本大鳄们正在趁A股震荡整理时“抄底”。统计显示,四季度以来,共有18只股票被资本大鳄举牌,金额超过623.09亿元。其中,前海人寿、安邦保险、富德生命人寿等险资频频扫货。
12月9日,安邦一口气举牌3家上市公司。万科A(24.43 停牌,买入)公告称,截至12月7日,安邦保险集团通过其旗下安邦人寿保险、安邦财产保险、和谐健康保险及安邦养老保险合计持有公司股份55252.6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
金风科技(17.87 -1.65%,买入)公告显示,截至12月7日,和谐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邦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计持有公司1.37亿股,占总股本的5%。同仁堂(31.10 -2.60%,买入)公告称,截至12月8日,安邦保险通过其旗下安邦人寿保险、安邦财产保险、和谐健康保险及安邦养老保险合计持有公司股份6857万股,首次达到公司总股本的5%。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实施了偿二代之后,险企的股票投资也许不会像现在这么张扬,而中小型保险公司将面临更大的资本压力;新规则的出台将倒逼中小型保险公司在产品调整、资产配置和资本补充等方面做足做好功课,从而赢得更多的市场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