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犹未尽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16日
网上购销企业和用户快速增长,下单数和交易额不断刷新;本地
产品网上上行销售实现全网营销,外地产品网上下行销售覆盖131个村。城乡居民共享互联网消费新生活,企业和个人共享创业财富……按照“互联网+”工作思路,上犹县以入选“2015年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激活消费发展新模式,积极培育互联网消费意识,提升现代农业、传统商贸、休闲旅游等重点领域与电子商务的深度融合。截至目前,该县共注册电商企业为90家,同比增长38.5%;2015年全年电商企业网络销售额为2.06亿元,同比增长49.8%。其中脐橙、茶叶等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到600万元,同比增长近一倍。
政策先行集聚人才
卡通人偶产业以漫联卡通和巧艺卡通两家企业为龙头,带动十几家卡通人偶生产企业和50家卡通人偶电商销售企业,构建了完善的产业链和线上销售渠道,产品占据全国市场50%以上;逐步引进义乌荧光棒电子商务团队,将全国最大的义乌荧光棒生产线引入上犹,组建上犹县博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上犹县电子商务的风生水起,得益于上犹县出台优惠政策和打造优良服务环境“放水养鱼”,勾勒出发展电子商务的蓝图雏形。
制定出台《上犹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关于印发上犹县电子商务培训方案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开辟电商发展“绿色通道”,从土地、税收、财政资金、人才培训、物流配送等方面着手,优化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软环境。从普及培训、就业培训、创业培训三个层面开展免费电商培训。通过邀请专家讲课、深入农村进行电商培训、开展电商创业创新大赛等形式,引导全民认识电商、了解电商、发展电商。以培训基地为“孵化器”, 与技校等政府培训机构确定培养目标,联合制定培养课程和计划,加快培养电商人才,实现人才培训方法从模拟到真实的转变,训练水平从技能到技术的转变。以培训机构作为社会电商人才培养的“快车道”,为企业提供定制的、渐进式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服务。2015年,上犹县开设5期培训班,培育电商人才2000余人。
延伸“触角”进村入户
近日,上犹县五指峰乡罗家山茶场迎来广州上犹商会、东莞上犹商会和江浙沪等地的客商近50人,参加“互联网+私人订制茶园”考察活动,并现场签订合作意向。通过举办“互联网+私人订制茶园”推介活动,把上犹县高品质茶园借助互联网企业,线上行销给高端客户群体,让客户与茶园业主建立直通直供关系。针对上犹县农产品优质、纯手工打造等特色,以“互联网+私人订制茶园”为突破口,通过与茶园主签约,引导茶园与电子商务结合起来。生活在城市里的用户,则可以通过网上预约,对土地使用权进行认购,并获得产出。预定土地的买家可以在网上随时查看茶叶的生长情况、采摘的时间以及加工过程。
上犹县健全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电子商务产业服务平台,引进社会资本,建立农村电子商务乡(镇)、村级电商服务站点,打造区域O2O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围绕茶叶、油茶、特殊养殖和果蔬等产业,实现规模化、基地化生产。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整合社会物流快递企业,构建开发共享的“县-乡-村”物流体系,提高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应用能力。推行互联网+私人订制茶园,实现互联网和传统农业的融合发展,满足客户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和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同时为实现村民“消费不出村、销售不出村、
金融不出村、创业不出村”,上犹县在县城建立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在乡、村建立电子商务服务站,向村民开展代购代销,提供点对点服务,促进“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构建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目前,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已完工,20个乡村电商服务站已建成或在建,覆盖该县14个乡镇,受益村民达5万人。
夯实平台优化环境
近日,在上犹县电子商务孵化基地,返乡创业的大学生黄骞正在他所创办的公司——上犹中景贸易有限公司工作室里,将新进的各类货品分门别类。“大家的消费习惯改变了,这给了我们一个平等创业的机会,家乡有这么好的发展平台,乘着这个机遇我就和几个同学一起注册了公司,开始了网上创业之路。”当说到公司创办时,黄骞这样告诉笔者。
上犹县整合盘活楼宇办公资源,创建一批电商创业孵化基地,为入驻企业提供完善的办公环境、基础网络、业务咨询、技术开发、人才培训、企业孵化、金融服务等保障和服务。目前,该县拥有崇盛实业等电商企业70余家入驻运营,从业人员300多人,集聚效应、示范带动作用初显。同时开工建设上犹县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用地规模50亩,投资总额3.6亿元,打造集商户产品展示、人员培训、研发、销售为一体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分别为商业展示区、研发中心、培训楼、办公楼、人才公寓楼、IEO办公楼,预计园区建成三年内引进电商企业200家以上,销售额12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