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工作中的女性是美丽的,今天,这句话要改成“创业中的女性最美丽”。60后地里掘“真金白银”;70后传统行业“跃龙门”;80后互联网上“做文章”。近年来,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创业女性,以她们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成为全南县一道靓丽风景。3月7日,笔者深入该县,倾听3位不同年代的创业女性追寻人生梦想的故事。
月三秀——在地里“掘金”的60后
早上5点起床,晚上9点半收工。这是全南县金龙镇烧斗村一个50岁农村妇女的生活常态。即便在春节期间,这个节奏也没有打乱。
月三秀从小在农村长大,乡土情怀深厚,心里总想着做点什么。1988年大学梦破碎后,月三秀决定回归田地,做新型职业农民,开始涉足培育花卉苗木行业。
“头两天都白跑了,没有卖出一盆花,沮丧得差点要放弃,幸好第三天做成了第一笔生意,给了我希望。”月三秀回想起创业初期的艰辛,“1990年开始,不管刮风下雨,我每天都会推着花卉苗木到街上转悠。一有时间,就会到广东等花卉市场考察学习,引进新的品种”。
凭着这股不服输、好钻研的劲头,月三秀逐渐在全南县的花卉苗木产业中有了立足之地。1993年,她开了自己的第一间店铺——日月花行;1997年,在广东江门开设了花卉苗木分店;2010年,拥有4个育花基地,承接了县城90%的绿化任务……
在花卉苗木产业越做越好,这让月三秀更加坚信“地里自有黄金屋”。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农家乐等乡村休闲方式颇受市民喜爱,2012年,她果断在黄埠村流转600亩田地,创办了月秀生态果园。
春天桑葚熟,夏天蓝莓香,秋天有葡萄,冬天草莓红……如今,月秀生态果园里的生态、绿色水果受到市民热捧。尝到甜头的月三秀,准备开发生态旅游观光、垂钓烧烤、农家乐等项目。
月三秀走上了致富路,而她的成功也产生了“溢出效应”:她毫无保留地向其他农户传授苗木种植技术,引导广大农户开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成立了月秀生态果园专业合作社,带动36户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
郭素珍——守望传统行业的70后
1999年,她敢于抛下“一亩三分地”,南下闯荡;2014年,她放弃高薪厂长一职,返乡创业。70后郭素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生命不止,梦想不息”这句话。
改革开放后,农村掀起了一股“打工风潮”,坚守土地不再是唯一的选择。17年前,年仅23岁的郭素珍踏上了南下的列车。最初,她在东莞的一家玩具厂做采购,然后到服装厂做质检,之后便一直扎根于一家小型针织厂。她聪明能干,不怕吃苦,深得老板赏识和信任,从一个普工慢慢地升为厂长。
2014年底,事业发展正顺的郭素珍毅然辞去工作,回到老家。“每年像候鸟一样往返,身体累,心也累,琢磨着在家里干点事,也方便照顾家人。”郭素珍说,得知家乡在高位推动“回引工程”等,于是便萌生了返乡创办针织厂的想法。
万事开头难。家人的不理解,给郭素珍创业又增添了几分艰辛。“家人反对也是有理由的,在他们眼里,我一个女人能管着上百人拿着几千的月薪已经很不错了。”当时,她一边努力争取家人的支持,一边独自一人租赁场地、购买设备、
招聘工人……
2015年4月,郭素珍创办的春天针织厂正式投入生产。万事俱备,只欠“订单”。看着库房的存货越堆越多,郭素珍暗暗告诫自己既然选择了就不能轻言放弃,要化压力为动力,把
产品推销出去。烈日炎炎,她不远万里、孤身一人,带上样品前往广东、江浙等地寻找商家。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产品质量好且价位公道,很快就找到了买家,一张张订单,让郭素珍喜笑颜开。
凭着出色的管理经验和超强的业务能力以及物美价廉的产品,她的产品销量逐月飙升,并拥有了固定客户。“有了家人的支持,针织厂也步入了正规,日子越过越顺心。”郭素珍说,“有了‘贴息
贷款’好政策,我打算再投入资金扩大工厂规模。”
陈丽春——借“互联网+”放飞梦想的80后
“小李,统计一下2月份全南土特产‘薯动力’的销量,分析一下主要消费人群……”笔者见到陈春丽时,她正在干脆利索地处理公司事务。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年仅29岁的秀气姑娘,有着丰富的从业经历——16岁通过“倒卖”水泥成为“万元户”;22岁决定为自己打工,自主创业;29岁用“互联网+”服务“引爆”全南县。
打工三年,不如创业一年。陈丽春看准市场风向,先后开过照相馆、服装店,驾校等。创业路上风雨兼程,然而她却凭着一股能吃苦、敢行动的闯劲,赢得了鲜花和掌声。
2013年9月,当时是县城某驾校代理人的陈丽春,偶然结识了一位玩转微信的朋友,并在他的帮助下通过微信平台拓展驾校业务,当月招生量就突破了100人,比以往多出一倍。陈丽春当时就被“互联网+”的“威力”所震撼,意识到线上线下同时招生,发展空间更大。
当下,“互联网+”之风盛行,陈春丽也成了电商创业的一名“探索者”——从接触互联网,到看好并了解互联网,再到熟练运用“互联网+”,她所创建的全南县幸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就这样孕育而生。
多次创业的经验告诉陈春丽,电商平台不能止步于交易,还要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服务上,提供一站式服务。可营业初期,因外卖配送业务员业务不熟练,造成不少客户难以准时吃上外卖从而引发不满。陈春丽了解情况后当即决定,就近为他们快速解决就餐问题,并附赠一顿免费晚餐。“要让企业赢得市场,首先要赢得顾客的信任。”陈春丽深有感触地说。
“现在公司日平均点击量近6000人次,开业第一个月外卖餐饮交易总额为180万元。”陈春丽满脸自信地说道,现在公司只是提供本地外卖、家政服务、代驾等服务,接下来将为市民提供特产、酒店、医疗预约等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