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理财频道>> 理财要闻 >> 正文内容

理财收益率呈现先稳后降 主体分化特征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11日

    2015 年银行理财规模持续扩张,但规模增速有所下降。全年产品发行总量同比增速16.95%,明显低于2014年的49.49%。发行增速的减缓,一方面是受到了资产荒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控风险,促转型”的过程中,银行正在进入转型前的冷静期。整体呈现先稳后降趋势,前半年靠配资等高收益投资渠道支撑,理财预期收益率维持稳定,后半年受制于股市重挫后风险偏好下降和宽松政策,收益率开启下行通道;收益率下行及人民币汇率波动使外币理财收益率优势显现;城商行一枝独秀,发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明显高于其他主体。
 
  ⊙华宝证券
 
  理财产品收益率走势:先稳后降
 
  2015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整体呈现出“先稳后降”的格局。
 
  2014年11月到2015年6月,央行共降息4次,1年存款基准利率从3%降至2%,但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中枢并没有出现相应的下移,反而从年初就一直保持稳定。究其原因,一方面,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下行有一定的滞后性,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短期内难以调降;另一方面,受益于股票市场快速上涨,银行理财产品通过结构化配资等途径绕道进入股市,在资产端获取了较高收益,为了获取更多的客户和资金,在收益率能够完全覆盖成本的前提下,也有维持较高预期收益率的动力。
 
  2015年6月之后,央行分别在8月和10月进行了两次降息,却带动了银行理财预期收益率的滞后下行,下行速度之快与上半年形成强烈对比。其实,降息只是为银行调降、预期收益率提供了一个好的“台阶”而已,真正促使其下行的,是股市重挫之后配资的清盘导致的高息资产难觅,这一导火索使得银行资产端收益率再不堪重负。加上非标资产的缩水,不断到期的高息资产没有新的标的衔接,虽然大量资金涌入债市,并通过不断举杠杆放大收益,试图弥补已经开始显现的边际亏损,也无法解决资产荒下,负债和成本的矛盾。
 
  统计2015年发行的全部已公布预期年化收益率上限产品(不考虑运行结束公布实际年化收益产品),预期收益率上限主要集中在4%-6%的区间,其中4%-5%收益区间产品主要集中在后半年发行,占总发行量的38.5%,5%-6%收益区间产品主要集中在前半年发行,占总发行量的42.1%。6%-8%区间的相对高收益产品,主要集中在结构化产品中。
 
  产品收益率:呈现出整体期限溢价特征
 
  1、无风险利率续降,流动性持续宽松。
 
  传统意义上,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可被视为无风险利率的一种代表,央行也会通过调整1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对市场利率进行引导。
 
  观察数据可以发现,基准利率向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的传导效率还是比较高的,并呈现出一定的“风险溢价”,除了2013年后半年钱荒带动的市场利率上升扰动,其预期收益率的变动趋势与基准利率的变动基本吻合。
 
  2014年11月开始的5次降息,也使得银行理财产品在2015年收益率呈现出“先稳后降”的格局。
 
  2、不同发行主体期限溢价存显著差异。
 
  对2015年全年发行的产品数据进行统计,整体存在期限溢价,但集中期限收益率出现倒挂,未体现出集中期限收益率。
 
  与2013年统计数据相同点在于,2015年发行的理财产品期限仍然集中在35天、63天、90-92天,180-183天,364~365天;但相比2013年,2015年整体期限有所缩短,85%以上产品为6个月以内的短期产品,1年以上产品降至1%左右的占比;除此之外,集中期限的结构分布也出现差异,35天产品比例大幅缩小,取而代之的是90-92天约3个月期限的产品。
 
  从整体期限溢价看,(1)35天以内的超短期产品收益率,呈现较明显的期限溢价特征。随产品期限的增长,平均收益率从2.5%提升至4.89%。(2)35-182天期产品收益率呈现小幅平稳的期限溢价特征。平均收益率中枢从4.8%提升到5%,升幅较小。(3)182-364天期产品收益率呈现中高波动的小幅期限溢价特征。平均收益中枢由5%上升到5.4%,但在345-364天期限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4)364天期以上产品的收益中枢从5.4%提升至6%左右,但由于长期产品发行总数较少,各期限样本数量小,导致收益率的波动性极大。
 
  从集中期限溢价看,虽然理财产品收益率呈现出整体期限溢价特征,但集中期限溢价却不显著,甚至经常出现收益率倒挂的情况。发行期限最集中的5个期限中,63天和91天产品的平均收益率明显高于35天、182天和364天,除去这两个样本,35天至364天产品收益率不升反降。其中,城商行发行的产品收益率整体水平最高,且6个月以内的短期产品占绝对主导地位,因此其期限溢价最不明显。
 
  外币理财优势显现
 
  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汇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外币资产投资逐渐被广大投资者重视。
 
  2015年全年1-3个月以内美元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中枢在0.75%-1%之间,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中枢为5%,并在年末开始下移至4.5%水平,算上4.5%的人民币贬值幅度,投资美元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约有5.25%-5.5%,相比人民币理财产品有一定优势。3-12个月的美元理财产品收益率中枢在1%-1.8%,加上人民币贬值收益,5.5%-6.3%的水平则明显高于人民币理财产品5%-5.5%的中枢。
 
  港币由于一直采取和美元的联汇制度,2015年全年相对人民币也升值4.5%,虽然港币理财产品较少,但择优选择后也有相对人民币产品更优的回报。
 
  (执笔:李真、蔡梦苑)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