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张鸣 邱家伟 文/图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30日
上犹县积极为农民提供金融信贷信息,架起致富信息桥。(资料图片)
“有了农信社的5万元支农再贷款,我种植蔬菜的资金就不用愁了。”3月25日,上犹县油石乡蔬菜种植户邓昌葵乐呵呵地说。作为支持“三农”的县域主力银行,上犹县农信社全力做好支农春耕备耕工作,今年以来新增发放“三农”贷款1280万元,有效解决农民春耕备耕资金不足问题。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支持扩大涉农贷款,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举措,上犹县金融部门充分运用支农再贷款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有效引导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加大涉农领域信贷投放。近年来,在支农再贷款的支持引导下,上犹县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定位更加明确,持续加大了涉农信贷的投放,农业也因此攀上了金融“好亲戚”,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成效初显。
支农信贷助推发展
“多亏了人民银行的再贷款资金和信用社的优惠政策,帮我走出经营困境,生意走上了正轨。”3月28日,上犹县油石乡塘角村村民田非说,去年的资金信贷,就像一场“及时雨”,让他的养殖产业得以越做越大。在他的生猪养殖基地,每年可出栏商品猪500多头,但2015年生猪价格基本是只跌不涨,经营效益十分不理想,他的经营处于低谷期。上犹县农信社的信贷人员经实地调查后,决定授信10万元的百福惠民卡给他,并按再贷款管理规定给予他利率优惠。现在生猪市场回暖,田非顺利渡过难关,2015年下半年他的收入达4万元,预计今年全年收入将突破10万元。
近年来,支农再贷款政策向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连片贫困地区倾斜,这为农村经济发展送来了“大礼包”。上犹县在金融机构原涉农贷款占比达70%的基础上,确保支农再贷款资金必须全额投入到涉农领域,并大力支持优势农业主导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和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结合辖内农业资源禀赋,该县积极做大“油茶贷”“茶叶贷”等信贷总量,支持桂花苗木、生态旅游等特色扶贫产业发展,形成规模优势、品质优势,实现扶贫产业的全方位脱贫,并做好“财政惠农信贷通”的发放与推广工作,开发适合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新型信贷模式。该县创新支持手段、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农村第一产业、以农林产品加工销售为主的农村第二产业及以乡村观光旅游为主的农村第三产业融合发展。
创新产品让利农户
茶产业是上犹县的种植加工产业之一,但一直以来仍处于加工方式传统、落后的状态,由于种植茶叶及加工需大量的资金支持,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2009年注册成立的五指峰忠誉有机茶有限公司是目前上犹县规模较大的有机茶加工企业,该公司产品曾获得多项荣誉,信贷资质良好。2015年以来,上犹县农信社信贷员多次对该公司进行走访,从开始的授信10万元到现在的160万元,并帮助其新建厂房及办公楼两栋,扩大了生产规模。今年3月,上犹县信用社对该公司进行了回访,了解到公司有新的信贷需求,便利用支农再贷款资金让利于公司,降低利率上浮比例,为其节省利息开支,帮助其成为茶叶种植加工的“领头羊”。
上犹县农村信用社在利用支农再贷款发放涉农信贷时,坚持让利客户,利率最低的为5.13%,最高的仅为7.28%,加权平均利率为6.8%,低于该社其他种类贷款利率近3个百分点,虽利息收入减少,但由于支农再贷款的低成本优势,实现了农民得利、农企壮大、机构增盈的目标。同时,该社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涉农金融服务水平,创新信贷产品,推行“财政惠农信贷通”“财园信贷通”等贷款业务,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产业化企业、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2015年以来,在再贷款的信贷投放中,上犹县共发放8笔“财园信贷通”贷款及43笔“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金额总计5769万元,为多家企业及种养大户提供了信贷支持。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