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old>> 赣州财经频道>> 赣州县域经济 >> 正文内容

唤醒沉睡的生态优势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04日

    五月的全南,桃红绿柳。从大广高速驾车驶入该县境内,目之所及,群山滴翠、碧水清流。近年来,全南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唤醒沉睡的生态优势,以“绿”抒写“秀美山城”。
 
    “以绿为媒”添颜值
 
    走进全南县大吉山镇,只见常年采钨砂留下的“疤痕”已经褪去,矿坑周边,树木吐露新绿,时有鸟儿雀跃枝头。大吉山镇的变迁,是全南县立足县情、林情,因地制宜“以绿为媒”扮靓城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县全面开展了退耕还林、长防林、生态公益保护林建设,造林绿化已达6.7万亩;以万棵树木进城入院活动、义务植树活动等绿化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增绿、扩绿、护绿行动,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地格局。先后投入2亿多元实施了梅子山公园改造以及弟子规公园、桃江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把绿色长廊建设与“生态立县”战略、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相结合,全力打造绿色长廊精品工程。目前,该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2.5%,地表水质达标率为95.8%,空气质量达标率为100%,被评为“全省林业建设先进县”。
 
    如何推动“绿富美”有机统一?全南县坚持林农主体,结合政策福利引导林农借绿生财、以绿促富。“造林有补助、技术有保障,家家户户都在积极开发‘绿色银行’,既让空气更新鲜了,又鼓了腰包,两全其美!”全南县陂头镇竹山村的林农黄贵望着自家新栽植的20亩杉树林,眉开眼笑。
 
    “瘦身净体”赢空间
 
    “近三年来,全南县先后否决了20多个污染严重的招商项目,关停并转移了30多家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企业。”近日,全南县环保局副局长李长娣告诉笔者。
 
    为了呵护好碧水蓝天,该县积极“瘦身净体”——探索建立“绿色GDP”考核体系,算好“生态账”和“经济账”;大力实施“净空、净水、净土”工程,狠抓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严格工业企业环境准入要求,推行“绿色门槛”制度,对该县排污企业建立污染源“一厂一档”资料库;开展乡镇环境整治、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专项整治工作,以及生态乡镇、生态村的创建工作等。
 
    同时,该县通过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节约用地制度、生态文明考核机制等,全面落实县域空间、水资源等管理措施。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以绿招商”成了全南县招商引资新法宝,广研光电、天润风电、沃立美生物制药等“绿色”项目纷至沓来,还有近10家企业大手笔进行了增资扩股。
 
    绿色崛起奔小康
 
    南迳镇黄云村地处偏远,过去,当地农民是“捧着金碗要饭吃”。因为贫穷,村里姑娘往外跑,外地姑娘不进山,“光棍”越来越多,许多人背井离乡外出谋生。如今,好政策激发了村民们封山育林的积极性,在龙头企业厚朴公司的带领下,纷纷种植桂花、厚朴等,芳香产业成了村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致富“宝藏”,原先的“老光棍”都成家立业奔小康,外迁村民也纷纷回乡居住养老。
 
    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近年来,该县立足县域特点,瞄准山区气候和毗邻广东的区位优势,狠抓绿色招商,通过引进花卉、蔬菜、苗木等农业项目,既让大地披上“绿装”,又帮农户找到致富之路。同时,大力发展芳香花木产业,积极建设林下经济基地,立志打造集苗木繁育、基地种植、产品研发及深加工、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全南县从蔬菜产业入手,前后引进谭氏农牧、源吉、虹丰等农业龙头企业,并通过重点打造“高山蔬菜”“烧斗葡萄”等农产品品牌,助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蔬菜种播面积已达10万亩,农民人均每年从中获利2000多元。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曾爱娣 林荣 谭启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