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最美“社区妈妈”朱秀英,有五年如一日义务巡逻的张秀英,有满头银发仍热心志愿服务的舒省民……在章贡区南外街道下壕塘社区,有一群人,用点滴行动为社区增添温暖,用爱谱写文明乐章。
近年来,下壕塘社区始终坚持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实践载体,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形成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氛围,真正让幸福落地,让温暖常驻。日前,下壕塘社区获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荣誉称号。
“社区妈妈” “小巷总理”
“快看,朱书记回来啦!”近日,朱秀英刚走进社区办公室,同事们便欢呼雀跃起来,大家看着她刚从北京带回来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荣誉证书,每个人脸上都是满满的笑。
说起下壕塘,不能不提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朱秀英。她今年已经70岁了,别看她个子不高,身材削瘦,脸上布满皱纹,但是服务群众的热情依旧丝毫不减,被下壕塘居民亲切地称为“社区妈妈”。
1994年,朱秀英担任下壕塘社区居委会主任。由于社区刚成立,朱秀英是唯一的工作人员,当时连一间办公室、一张办公桌都没有。其时,下壕塘被戏称为是赣州城区的“龙须沟”,“下壕塘,下壕塘,垃圾堆成山,到处是蟑螂。” 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居民,对当年这首顺口溜仍然记忆犹新。那时的下壕塘,社区里垃圾堆积、杂草丛生、污水横流,居住在那里的居民,大部分是拆迁户,
经济收入低,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朱秀英没有退缩,白天扛着锄头清沟除草、铲除垃圾,晚上挎着包挨家挨户登记居民情况。短短几个月,在她的带领和群众的参与下,社区告别“脏乱差”,邻里纠纷少了,互帮互助多了,治安状况好了,朱秀英以自己的示范带动效应,让这个将近1万人口的社区风气为之一新。
“生活在一起,居民们就是我的亲人,他们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朱秀英常常这样说。
在下壕塘社区工作20多年来,朱秀英一直“零距离”服务群众,总结出了真心、热心、细心、耐心、爱心、全心的“六心工作法”。她始终将自己与居民紧紧连在一起,温暖帮助了无数困难群众。下岗职工李君麟、困难户罗开明、残障人员苏军……朱秀英把慈母般的深情,倾注在社区每位群众身上。
包括在木栏井社区工作的10年,在社区“小巷总理”这个岗位上,她干了整整32年。如今,朱秀英不但成了下壕塘社区的代名词,而且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干部群众因她而感动,很多人因她加入到服务社区、服务百姓的队伍中来。
七支队伍 志愿服务
每逢周二、周四,总会有一群身着统一服装的阿姨们,巡逻在市中心城区南门文化广场西园、国光超市、环城路一带,维护着社区及其周边的平安和谐。这些阿姨,就是下壕塘社区的“女子义务巡逻队”队员。
2010年,下壕塘社区组建了市中心城区首支“女子义务巡逻队”。队员们都是社区的离退休人员,年龄最大的已经78岁,最小的还不到50岁。成立6年来,巡逻队在辖区派出所片警的指导下,义务到小区和周边的路段进行不定时巡逻,维护小区治安和卫生环境,并肩负起社区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由于巡逻队员工作得力,迄今,社区内再没有发现搞传销的,车辆也再没丢过。2015年,下壕塘社区“女子义务巡逻队”被评为“赣州市乐帮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如果说“女子义务巡逻队”为居民维护了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那么小区的“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志愿服务队”则给老人们带去了居家养老的便捷与温暖。2014年,下壕塘社区成立了章贡区首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支队伍便应运而生。本着“尽己所能、发挥余热、服务老人”的意愿追求,这群平均年龄在60岁的“低龄老人”,积极为社区高龄老人们提供免费贴心服务,上门陪老人聊天、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干家务,为慕名来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市民提供免费讲解和咨询服务等。久而久之,爱老敬老助老的良好氛围在下壕塘社区越发浓厚起来。
下壕塘社区下设24个居民小组,总户数2860户,总人数12354人。由于人口众多,人员构成复杂,工作任务繁重,仅仅依靠现有的社区工作者开展志愿服务远远不够。为了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志愿服务,社区因势利导、广泛发动,鼓励各方面人员成立专业志愿服务队。目前,该社区已建立了社区干部服务队、社区党员服务队、市容环境服务队、女子义务巡逻队、星光艺术团、银发劝导队、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志愿服务队等7支志愿者服务队伍。这7支队伍常年活跃在社区,成为服务百姓的“生力军”。
爱的奉献 汇成暖流
当年“杂草比人高,环境脏乱差”的下壕塘,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全国文化先进社区”“江西省十佳文明社区”“全省安全文明小区”“赣州四星级魅力社区”和“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破茧蝶变的背后,是一串串平凡而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汇成下壕塘社区关于“爱的奉献”的交响。
下壕塘社区的甜甜(化名)是个不幸的孩子,父亲离世,母亲出走,她成了可怜的孤儿。可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一个倾心帮助她、疼爱她的“干妈”黄玉英。黄玉英是中国农业
银行的退休职工,居住在环城路,这些年,她不仅在经济上资助甜甜上学,还经常将甜甜接到自己家中,在生活上关爱她,让她重新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居民罗开明是半失能老人,无经济收入,生活十分困难。得知他的境况后,下壕塘低保评议小组成员放下各自的事情,第一时间赶到居委会为他审核评议低保申请,大家还自发地帮助他申请廉租房、为他捐款,评议会还没开完,就筹集到捐款1000余元……
人人参与,个个奉献,爱的温暖在不断接力传递。前不久,刚刚退休的廖金兰、李巧云向下壕塘居委会提出了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的申请;常年活跃在“乐帮”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居民曾桂平,在社区换届选举、环境整治的繁忙时期,主动来到居委会帮忙协助;赣南医学院的学生们,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就会来到下壕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免费为老人体检、按摩,跟老人聊天……
下壕塘的居民们自己也不知道从何时起,志愿服务的新风悄然在他们中间刮起,而他们,不知不觉就融入到了这种沁人心脾的新风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