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车险摆脱“老大难” 广东产险去年扭亏为盈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王梅丽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20日

  摘要:在保监会“出重拳、动真格、见成效”的原则下,去年广东保监局掀起一场重在治本的规范产险市场秩序工作,而产险市场的重头车险更摆脱了多年“老大。

  一直以来,占据保费收入七成的车险几乎成了产险市场的代名词。

  在保监会“出重拳、动真格、见成效”的原则下,去年广东保监局掀起一场重在治本的规范产险市场秩序工作,而产险市场的重头车险更摆脱了多年“老大难”的问题。一直以来,车险几乎成了产险市场的代名词,占据着产险保费收入的七成。

  记者从人保、平安、太平洋产险广东省分公司了解到,经过保监局系列整治工作,产险尤其是车险整体行业环境逐渐净化,这三家在市场占主要份额的产险公司均实现盈利。而广东保监局最近公布数据亦显示,广东产险从10月开始已经扭亏为盈,截至11月底,广东产险承保利润已达到1.14亿元,全年盈利已不成问题。

  主要产险公司收复失地

  自2006年以来,产险市场已连续3年出现行业性承保亏损。2008年,全国产险承保亏损更是高达125亿元,综合成本率达106.7%。

  为了规模取胜,新老产险公司一度陷入价格战的泥沼,互相比拼手续费、“三假”案频出,产险市场秩序混乱。价格战和规模战不仅使得小公司难以盈利,不少大公司疲于奔命,难以实现承保利润。

  保监会针对这种现状,下发了规范行业市场的相关通知,终于在2009年全国掀起了整治产险市场不规范行为的监管风暴。

  而对于车险的问题,广东保监局在去年推出了“见费出单”制度,规定了车险保费的缴存方式、财务确认方式和出具保单方式,要求全省产险公司对车险财务、业务系统进行改造。针对“虚假批退”较为突出的问题,保监局还出台了保费批退全额转账制度,要求各保险公司在批退理由真实合理的前提下,保费批退资金必须全额以转账方式直接转至投保人同名账户。同时保监局指导规范了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手续费结算行为,并联合其他监管单位现场检查和打击非法行为。

  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业务负责人认为,分公司能实现盈利,很大程度要归功于保监局对市场的逐步规范、引导市场运行方向的监管措施。在市场逐渐规范的情况下,产险公司的产出效益开始提升。

  而太平洋产险分公司人士则表示,产险不规范的行为得到整治后,主要保险公司的品牌和客户服务成为吸引客户的主要因素。因此整治并没有影响到公司的市场份额,反而将客户从其他小产险公司那里吸引过来。

  而从人保、平安、太保最近公布的产险数据看,这三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和收入已在2009年止住下滑趋势,并开始回升。在产险经营环境转好之下,广东保监局则计划将费用管控作为今年重点监管点,希望通过出台类似的经营规则,消费者可大体按此判断出各险种的风险和价格水平。

  成本控制 寻找发展空间

  除了产险经营环境的转好,各产险公司也逐渐意识到成本管控的重要性。

  太平洋产险人士指出,2009年太保在产险方面提出车险精细化管理和非车险能力建设的方针,对经营险种实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其认为,车险业务之所以会亏损,在于销售环节管理不善,获取成本高,理赔水分大。随着市场规范和保险公司内控提高,车险业务完全能够实现盈利。在成本管控严格之下,公司下降了综合成本费率,从而使得承保利润提升。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在保费增幅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情况下,太平洋产险综合成本率则同比下降6.31%,低于行业平均水平6.55个百分点。

  平安也表示,在加强成本管控和利润分析等措施下,平安扭转了以往粗放式管理模式,更加注重公司相关规章制度的优化整合,注重客户的服务质量。平安产险通过发展低成本渠道,压缩管理成本,改革运营模式,开展理赔减损等措施,综合成本率也有所降低。

  此外产险公司也积极寻找其他的险种的发展空间,优化险种结构。中华联合产险广东分公司人士表示,09年除车险业务外,公司也积极促进非车险平台发展,整体非车险赔付率比较理想。此外,意外险的增幅也已远大于健康险增幅,而意外险与健康险历年制赔付率却有所下降。这使得公司在09年大幅减亏,虽然尚未实现扭亏为盈,但距离盈利目标已经不远。

  上述产险公司人士均表示,产险公司不会只在车险等传统领域竞争。受国家刺激经济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影响,一些重要的险种如责任险、工程险等非车险领域,将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未来产险公司将在这些领域积极下功夫。

  根据保监会披露数据显示,去年全国产险公司非车险业务增长较快。去年前三季度,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的信用险、农业险、房贷险等非车险业务分别同比增长56.9%、31.4%和63.8%,高于财产险业务的平均增速。

分享:

来源: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