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27日
眼下正值蓝莓采摘时节,近日,笔者来到全南县城厢镇黄埠村月秀生态果园基地,村民钟春香和其他几位姐妹正忙着把刚采下来的蓝莓打包。“现在,我在家门口就能赚钱了。”钟春香介绍,从去年8月开始,夫妇俩在基地务工,再加上自家3.4亩地流转给基地,一年有近2000元的流转租金,全年收入有2万多元。
外力扶持可改善贫困人群生产、生活条件,但长效脱贫更需产业支撑。全南县城厢镇黄埠村把精准扶贫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在“输血”扶贫的基础上再“造血”。为引导村民走上致富路,黄埠村把建立扶贫产业基地作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突破口,引进能人大户,创建了千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发展葡萄、蓝莓、草莓、桑葚、黑花生、甜玉米等特色产业。如今,黄埠村92户贫困户都进行了土地流转,其中39户贫困户像钟春香一样在示范基地走上了收租金、领工资的脱贫之路。
黄埠村村民依靠发展农业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南迳镇黄云村亦是如此。“我们村目前已经种植桂花等芳香树种700余亩,靠着一棵棵‘摇钱树’,全村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黄云村村党支部书记谭德财说。
产业扶贫不能只靠大项目,其他产业因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可控,也是助农脱贫的有效途径。在全南县陂头镇正河村,村民刘世方以前因为没有技能,全家人仅靠几亩地维持生计,一直过着清苦的日子。去年10月,在精准扶贫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他申请到了10万元创业帮扶资金,流转了30亩地,养起了生态鸡。2015年,刘世方家庭收入超过2万元。“现在,养鸡规模在不断扩大,并准备筹办农家乐。”腰包鼓了,刘世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为带领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全南县创新产业发展联动模式,构建“能人+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让全县1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38个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动力引擎”。目前,该县已建成百亩以上蔬菜基地、花卉苗木基地81个,培育形成芳香花木、高山蔬菜、优质葡萄等农业特色产业,优势农业产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了所有贫困村和贫困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