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1.11373万亿元,同比增13.8%;保险公司利润总额达530.6亿元
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昨天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表示,保险业在去年一年“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也可以说2009年保险工作是近年来成绩最为显著的一年。相对于2008年保险行业盈利大幅缩水的境况,2009年保险公司盈利明显改善。去年,保险公司利润总额达到530.6亿元。
从投资型回归保障型
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资本市场火热,不少保险公司疯狂销售投资型保险。当时,某外资寿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占比中有近70%来自投连险。
一位保险业专家曾评价说,投资型保险进入公司的资金很少,大部分是替消费者投资,保险公司成了基金公司,这明显脱离了保险保障的本质;一旦保险公司遭遇大量赎回,将面临现金流压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资本市场深度下挫,使得国内不少保险公司投资收益锐减,全行业盈利大幅下降。根据中国人寿、平安、太保发布的年报显示,2008年三大保险公司的业绩均出现大幅下滑,净利润下滑幅度分别为64%、94.4%%和80.6%。
2008年下半年,保监会开始加强了窗口指导,引导保险公司发展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业务。2009年,“回归保障”这个说法在各家保险公司都已经是个相当深入人心的字眼,有不少保险公司甚至将它作为2009年的业务发展方针。
2009年年初,保监会在行业实施偿付能力的分类监管,将保险公司分为ABCD四类风险。对于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可以采取限制向股东分红、限制业务范围、限制资金运用渠道和范围等监管措施。
投资收益来源均衡
保监会昨天披露的数据显示,2009年保费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11373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全年赔付3125.5亿元。财产保费收入2875.8亿元,同比增长23.1%。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8261.5亿元,在上年增速较高的基础上同比增长10.9%。
从保监会昨天披露的数据来看,保险业结构调整也已经取得进展。吴定富表示,比如财产险中的农业险、信用险、工程险等非车险业务分别同比增长21%、91.3%和31.6%;非寿险投资型产品投资金余额506.4亿元,较上年末减少426.5亿元,这些都说明结构调整初显成效。
此外,保险业依靠“炒股”取得大部分收益的情况也得以改善。在保险投资收益来源中,固定收益资产实现收益1029.5亿元,占比48.1%,权益资产(股票/股权、基金投资等)实现收益1035.8亿元,占比48.4%,两个方面的收益基本相当。
保监会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财产险公司扭亏为盈,实现利润35.1亿元。人身险公司实现利润434.6亿元,业务价值显著提升。全行业实现投资收益2141.7亿元,收益率为6.41%,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共有22家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收益率超过8%。
2010年继续调结构
吴定富昨天表示,2010年的保险业发展坚持“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促发展”,调整结构仍然是保险业发展的主题词之一。
据了解,保监会还要继续加强偿付能力监管,保险资产管理监管和保险公司治理监管。对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公司采取更严格的监管措施。对预计不达标的公司,要求公司提前采取改善措施。对长期不达标的公司,将按照新《保险法》的要求,采取整顿、接管等措施。
此外,新《保险法》放开了房地产等新的投资渠道。保监会今年将制定实施《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和保险资产配置、股权投资、不动产投资以及保险资产托管规定;并完善债券、股票和基金投资政策,稳步扩大基础设施投资,逐步开展股权投资和不动产投资,改善资产配置管理,支持资产管理产品创新,促进投资收益稳定。
本报记者 殷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