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old>> 赣州财经频道>> 赣州县域经济 >> 正文内容

为脱贫提供路径支撑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19日

    油茶苗长势喜人、葡萄园果实青翠……这是记者日前在上犹看到的喜人景象。近年来,上犹县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大开发机遇,对贫困人群因户施策,探索产业扶贫发展新模式,逐步形成“长短结合、统分结合、输造结合、加减结合、点面结合”的产业帮扶新机制,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助民脱贫致富。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县投入2.8亿多元实施特色产业及行业扶贫工程,已完成投资1.5亿多元。

    产业如何选?

    因人因地施策

    近日,上犹县营前镇蛛岭村村民钟志康像往常一样看了一下门口光伏发电电表上的数字,然后在记录本上记下前一天的发电量。钟志康告诉记者,他家的光伏发电设备是去年11月安装的,一年最高能发电3600千瓦时。自己用电不仅不要交电费,有多的电还会被收购。

    上犹县把光伏扶贫产业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借助上饶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建设200兆瓦光伏电站的契机,选择在营前镇蛛岭村、水岩乡龙门村、水岩乡太乙村、梅水乡新建村、社溪镇严湖村5个村开展光伏扶贫试点,推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通过企业让利、政府支持、电价补助等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已带动3323户贫困农户参与,仅此一项贫困户每年可获得3000元左右的纯收入。

    上犹县还推行集合式光伏发电,采取整组、整村、整乡推进的模式,使光伏扶贫覆盖到所有的贫困村、贫困户。目前,14个乡镇级的光伏扶贫电站已经完成选址,营前镇蛛岭村的村级扶贫电站已经安装好太阳能光伏板,近日可并网发电。

    产业怎么扶?

    培育发展沃土

    今年71岁的社溪镇蓝田村村民方传芙怎么也想不到,自己50多亩的老油茶林去年经过低改,增加了产量。方传芙所在的蓝田村沃蓝油茶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方绍辉告诉记者,以往农民种的油茶基本靠天吃饭,产量低,农民的积极性差。通过对油茶进行低改后,每亩油茶每年可增产3公斤至5公斤,第4年以后每亩可达到15公斤至20公斤。政府还对油茶低改户实施财政奖补政策,对贫困户的低改户每亩多补贴100元。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两茶一苗”(茶叶、油茶、苗木)是上犹县的农业主导产业,2015年该县“两茶一苗”产业总面积达53.8万亩,产业覆盖全县70%的贫困村,带动近6000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开发,户均增收3580元。目前已形成柏水寨苗木基地、犹石嶂茶叶基地、社溪镇蒙岗油茶低改示范基地等6个县级示范点,示范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据了解,该基地是以专业合作社为引领,成立5个集油茶种植(低改)、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油茶专业合作社,社员就有453人,为贫困户量身定做了五种精准扶贫模式,即全程服务模式、半程服务模式、出租管理模式、入股分红模式、基地务工模式,带动152户贫困户进行油茶低改,并与22户贫困户签订了务工协议,贫困户仅此一项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

    产业如何稳?

    加大扶持力度

    “农商行的贷款就像及时雨一样,有了这5万元,我蔬菜种植的资金就不用愁了。”日前,上犹县油石乡蔬菜种植户邓昌葵乐呵呵地说。

    为解决产业发展资金问题,上犹县先后筹集了近2亿元的产业帮扶资金,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产业扶贫担保贷款试点,采用“政府+合作社+贫困户”的帮扶模式,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专项扶贫产业信贷资金。他们给每个试点村合作组织提供20万元风险补偿金,由银行按照1:8的比例发放贷款。

    目前上犹县已在10个扶贫村和10个移民村进行试点,向566户贫困农户发放产业担保贷款1600万元。同时,该县启动实施了“金穗油茶贷”政策,截至目前,已累计为20余户产业大户发放贷款560余万元。引导小额贷款公司等民营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农村的信贷投入,累计为从事“两茶一苗”、畜牧水产养殖等农业企业和种养大户提供小额短期贷款500多万元。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黄传章 记者曾艳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