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old>> 赣州财经频道>> 赣州县域经济 >> 正文内容

“硬手段”做强“软实力”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0日

    近日,安远县第二届采茶广场舞决赛在体育馆火热上演。    钟永贵 摄


 
    □靳振华  欧阳桂芳
 
    文化富民如火如荼,文化盛宴普惠基层,文化薪火代代相传……近年来,安远县以文化建设工程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农家书屋+电商”工程,深度挖掘当地采茶戏、楹联等特色文化,创新手段,实现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硬手段”做强“软实力”,擦亮特色文化名片。
 
    A
 
    以文富民,打造“文化名城”的产业支撑
 
    “这种土蜂蜜在我们当地销售20元一斤,但是在网上我卖到了50元一斤,还供不应求。”近日,面对众多的参观者,安远县蔡坊乡碛脑养蜂大户邓昌良介绍道。特色农产品价值和销量的大幅提升,得益于该县依托“农家书屋+电商”,为农产品植入了特色文化元素。
 
    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文化吸附力,安远县建立了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让每个电商企业都能享受文化资源的配套服务。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采茶戏之乡、楹联之乡、东江源头、生态之都、客家摇篮等特色文化元素,积极引导电商企业将特色文化元素的创意信息融合到产品中。
 
    随着“农家书屋+电商”服务网络和功能的完善提升,安远县创造了一系列知名电商品牌,带热了农村电商的发展。截至目前,该县乡村发展网店超过1800家,近3万人参与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5亿元,形成了九龙山贡茶、原味香菇、三鲜粉等60多个独具安远特色的“三百山”系列电商品牌。
 
    依托“农家书屋+电商”这一文化惠民工程,安远县全力打造安远文化品牌,让文化既富“脑袋”,又富“口袋”,撑起“文化名城”的产业支撑。
 
    B
 
    以文化人,筑牢“文化名城”的群众基础
 
    近日的一个晚上,安远县新龙乡小孔田村月亮湾采茶戏小舞台上,村民们正在随着采茶戏经典的旋律跳着采茶广场舞,个个喜笑颜开。
 
    如今,在安远县城和各个乡村,只要天气允许,采茶戏经典音乐响起时,各个公共活动场所一定会出现成百上千的人和着节奏跳采茶舞的热闹场面。
 
    2014年起,安远县将传统的采茶戏与时尚的广场舞结合起来,并根据老人、青年、儿童的运动特点新编了3套采茶舞蹈,既让喜欢采茶戏的群众得到健身,又让喜欢健身的群众学会了采茶舞。安远县相关人员告诉笔者,采茶广场舞的创新,因为突出了群众的主体地位,因此能得到迅速推广。据悉,一年时间不到,安远县的机关、农村、社区、学校、厂矿60多个健身点3万多人跳起了采茶广场舞。
 
    除了将采茶戏和广场舞结合推动传承外,安远县还积极推动文化下乡,全面提高乡村文化生活水平。据了解,今年以来,安远县深入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组织书法、美术、摄影、舞蹈、音乐等专业协会,到群众身边开展相关文化活动。截至6月底,累计为该县394个村放映公益电影2300余场,实现了一村一月看一场电影的目标。
 
    与此同时,安远县还加大传统文化传承,充分展示该县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安远县被评为全国“楹联之乡”“赣南采茶戏之乡”,多个项目入选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形成了“非遗传承、人人参与”的可喜局面。
 
    C
 
    以文扬名,催生“文化名城”的旅游洼地
 
    300多名游客欣赏完赣南采茶戏后,有的进入根雕基地品味根艺文化,有的来到梅屋祠堂了解农村演变史及祠堂文化,有的在村里的农家乐做米馃、吃农家饭……今年来,该县以客家文化为纽带,积极挖掘特色文化内涵,以文扬名,催生“文化名城”的旅游洼地。
 
    为挖掘特色文化内涵,安远县积极出台保护传承客家文化的政策,挖掘整理民间传说故事、民俗风情、戏曲歌舞、客家语言和客家小吃等文化元素,结集出版了《东江源头客家风情》《不息追臻》等一批展示客家文化的著作。充分利用文化传播场所,梳理出40多个采茶戏剧目,开展大堂音乐、茶篮灯、瑞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研究,申报了15项省级、国家级“非遗”项目,着力唱响特色文化品牌。
 
    为促进文旅发展,安远县将脐橙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源头文化等特色文化融为一体,开发出朱德整军广场、九龙山茶园遗址、无为寺塔等15处文化景点,并积极推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互动模式,构建以经济带动文化、以文化促进经济的科学发展格局。规划建设具有文化特色竹编、根雕、特色小吃、农家乐、旅游用品店、仿古宾馆等产业设施,利用镇岗乡老围村等一批历史文化名村的品牌效应,打造出以东生围为中心的客家围屋文化精品旅游点,进行南乡大堂音乐演奏、茶篮灯舞表演、嫁娶场景表演等客家民俗展演活动。
 
    通过一系列“硬手段”,安远县文化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如今,安远的“文化名片”越来越亮,一座具有时代魅力的“文化名城”正渐行渐近。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