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创新核心动力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01日
 |
近日,工人在朝阳聚声泰(信丰)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加工耳机组件。该公司主要从事耳机、麦克风等电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该公司投入1000多万元引进整套电子产品检测设备,是我省首家拥有完整耳麦产品检测设施的企业。特约记者李健 摄
|
|
□吴冬玲 郑辉
日前,信丰县工业园区被列为2016年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是此次我市唯一入选园区。上一年度,该县还获评全省专利十强县。据了解,该县近年来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强化自主创新,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机制,积极开展宣传培训、专利转化应用、专利保护等工作,为推动县域创新能力建设提供了核心动力。
政企联动
强化企业知识产权意识
“通过不断学习了解知识产权与企业发展的相关知识,这几年企业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建设,公司花了很多精力申请企业专利、保护商品商标等。”近日,信丰县绿萌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肖丽丽告诉笔者。
为强化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信丰县科技部门结合“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科技入园”和“科技活动周”等活动,采取广场咨询、短信通知、张贴宣传图、悬挂宣传条幅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服务,下到企业与管理、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互动、答疑解惑,指导企业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同时,该县依托专利服务机构,针对企业员工在经营活动中缺乏知识产权专业知识的实际情况,主动动员并配合企业,邀请专家讲授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指导一线员工正确识别商品包装上的专利标志,传授假冒专利的鉴别方法。该县先后邀请了省知识产权特派员单位——赣州市清能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元文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智晟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等代理服务机构的专家授课,为朝阳聚声泰、信明坊、绿萌科技等公司员工开展讲座。
为推动知识产权工作,信丰县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富民强县工程,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水平,先后成立了知识产权富民强县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和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由该县县长担任组长,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经费,为知识产权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在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上,该县成立了信丰县知识产权局,完善了工作体系。据了解,目前该县绿萌、龙津、信明坊等龙头企业均成立了知识产权管理部,并增加了经费投入,从人才、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确保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
真金白银
扶持企业知识产权建设
日前,为鼓励全民技术创新,推动科技进步,促进县域
经济增长,信丰县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列入国家级和省级的科技计划项目以及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达到相应指标的技术创新项目予以奖励,对朝阳聚声泰(信丰)科技有限公司等17家企事业单位的24项技术创新项目进行奖励,累计发放奖励经费137万元。
为促进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鼓励企业、个人申请专利,信丰县将知识产权工作放在重要位置,2013年和2014年,该县财政每年都安排10万元知识产权专项工作经费;去年,该县知识产权专项工作经费预算增加到了40万元,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涉及专利奖补的政策性文件;该县科技局也出台了《关于资助申请国家专利及奖励授权专利的管理办法(试行)》,去年发放奖补资金80万元。这些真金白银扶持企业加强知识产权建设利好政策的出台,充分调动了企业、个人申请和实施专利转化的积极性。
据了解,在信丰县工业园区,江西聚声泰科技有限公司拥有授权专利105件,信丰福昌发电路板厂拥有授权专利30件,该县首家、赣州市第五家在新三板上市企业江西兴邦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拥有授权专利10件。
量质并重
带动企业提高创新能力
江西鑫固电气有限公司是信丰县一家专业从事设计和制造电力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据了解,该公司近年来加大科研投入、改进生产工艺、积极研发新产品。该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获得国家变压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颁发的实验合格证书,并通过国家3C认证。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光伏逆变变压器”“快速散热式高压电力开关柜”“内置式风力发电用变压器”等16项创新产品获得国家专利。
在信丰工业园区,企业的专利意识不断提升,企业拥有的专利数量也在不断攀升,仅上一年度,该县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为646件和500件,同比增长215.1%和358.7%。据了解,为带动园区企业提高创新能力,该县始终坚持数量质量并重的指导思想,要求企业重视产权意识,积极提高申请专利数量。目前,该县绿萌等3家企业专利申请量过百件,朝阳聚声泰和信明坊食品2家企业专利授权量超百件。
在注重增量的同时,信丰县还注重企业申请专利的质量,牢牢把握企业这个创新主体,引导企业把知识产权创造作为创新源头。在各项加快专利技术产业化进程措施的促进下,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规模效益、市场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脱颖而出,这些企业专利技术实施率达100%。其中,江西绿萌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一种果蔬分选用输送单元”和“单动力双速水果清洗机”两项发明专利为依托,进行专利转化运用,实现产业化生产,自2011年起,累计销售额超过1.8亿元,利润超过1100万元,新增出口额近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