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赣州社会新闻 >> 正文内容

续写拥军优属动人篇章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10日

    兴国县,一个有着光荣双拥传统的将军县。在这片土地上,演绎了一曲曲民拥军情深意浓、军爱民鱼水情深之歌。近日,这个将军县又一次续写双拥工作的辉煌——四年一度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评比结果揭晓,兴国县再次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县”。
 
    一直以来,兴国县在双拥创建工作中,发挥当地红色资源优势,继承和发扬双拥工作的优良传统,创新实施贫困学子关爱工程、退役军人公平安置的阳光工程、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程和优抚对象解“三难”工程,创造了许多富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群众性共建形式,续写拥军优属工作的动人篇章。
 
    贫困学子关爱工程暖人心
 
    “上学不仅不要钱,还能进城读书。”即将升入七年级的烈士后代雷广连开心地说。前几年,受益于“苏区贫困学子关爱工程”,雷广连从乡下来到县城实验小学读书,崭新的学校和完善的保障照亮了她的求学路。
 
    2012年,兴国县通过动员企业、知名人士募捐一部分,县财政挤一部分,民政对口资金集中一部分等办法筹集了关爱基金840万元,启动了“兴国县红军后代贫困学子关爱工程”,对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烈士和“两红”人员的孙子女、曾孙子女实行免费就读、免费食宿制度。这些红色班的学生,政府为他们免学费、免食宿、免费配发冬夏两季校服和生活必需品及床上用品。教学上多管齐下,生活上悉心呵护,心理上多方引导,活动上精彩纷呈,让这些红军后代的贫困学子共享教育发展的成果。目前,兴国县共有2736名红色后代享受了特殊就学政策。
 
    此外,兴国县还投资约7000万元,新建了一所红军子弟小学,并于2015年秋季正式开始招生,创新解决了红军后代就读难问题。
 
    退役安置阳光工程保公正
 
    “从没想过能让自己来挑选工作单位。”谈起当初的选岗,2013年从士官转业的邓昌福不由笑逐颜开。
 
    近年来,兴国县把军转干部与退役士兵安置纳入了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目标管理,并出台了《兴国县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暂行办法》,依照退役士兵在部队服役时间的长短、入党、立功、受奖等因素,实行计分排名,在计分排名和安置接收单位确定后,民政局召开退役士兵选岗安置会,将退役士兵计分排名和接受安置单位予以公开,由退役士兵依照计分排名从高到低顺序依次自行选岗。
 
    此外,兴国县还积极组织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工作,培训率在80%以上;免费为自主就业复退军人建档,提供法律政策支持,通过清腾公益性岗位和提供贴息小额贷款等方式促进复退军人的就业和再就业,仅去年,该县就一次性清腾44个事业单位岗位用于招聘退役大学生士兵,2011年以来退役军人实现了100%安置到行政机关或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得到了民政部优抚安置局和省市民政部门的肯定。
 
    纪念设施保护工程敬先烈
 
    走进位于高兴镇的兴国县散葬烈士墓群,巍峨的青山高耸,一排排烈士墓碑整齐排列。每天,都有人来到这里祭奠先辈。
 
    兴国是全国“烈士第一县”,有名有姓的烈士占全国的六十分之一。为了做好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作,兴国县出台了《兴国县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管理保护工作实施方案》,该县民政部门逐户与烈士亲属确定保护形式,签订协议书,启动了“一大三小”烈士墓抢救保护工程;在第三、第五次反“围剿”战斗遗址所在的高兴镇,高标准规划和设计了安放9850座烈士墓的烈士陵园,在第三次反“围剿”主战场兴莲、良村、鼎龙三个乡(镇)设立三个小型墓群安葬点。2011年以来,兴国县对12191座烈士墓实施了抢救保护工程。
 
    优抚对象帮扶工程解难题
 
    “爱心献功臣事事寄党恩,春雨洒甘露点点润民心”,在潋江镇澄塘村复员军人王先宝家,大红的对联被张贴在新居大门上。这栋新房,是由当地政府扶助建起来的。
 
    近年来,兴国县着力开展了解决优抚对象生活难、医疗难、住房难的“解三难”工作。为了让优抚对象住有所居,兴国县出台了《兴国县农村“两红”人员住房及其遗属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遵循“政府扶持为主,个人自筹为辅”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了“红军楼”,援助“两红”人员及其遗属新建住房764户,扶助资金1474.6万元;维修住房277户,扶助资金117.6万元;援助重点优抚对象新建住房797户,扶助资金1606万元,优抚对象的“住房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此外,兴国县还为优抚对象提供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使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和一至六级残疾军人的医疗实现100%保障,其他重点优抚对象的保障率达90%。2011至2016年,兴国县各类优抚对象中,享受城乡低保的优抚对象有1035人,享受五保的有724人,生活困难享受临时社会救助的有7131人次。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蔡卿 特约记者张昌祯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