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赣州民生新闻 >> 正文内容

希望,在爱心路上放飞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12日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2006年,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瑞金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优势,开阔思路,勇于探索,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向社会发起捐建“长征希望小学”的倡议,得到了各界爱心人士的热烈响应,解决了孩子上学难的问题,点燃了孩子的梦想。
 
  9月1日,新学期开学报到第一天,瑞金市武阳镇武阳小学五年级学生邹桂平看到崭新的教学大楼高兴地说:“新教室好漂亮,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
 
  2006年,瑞金市借助纪念红军长征出发70周年这一契机,向社会各界发起了“弘扬长征精神、关爱红都教育”捐建长征希望学校的倡议,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热烈响应。10年间,瑞金市已完成捐建长征学校112所,社会捐资5000余万元,兴建校舍5万余平方米,改造危房面积4万余平方米。长征学校覆盖所有的农村乡镇,极大地改变了农村学校的面貌,推动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为瑞金这片红土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当年教育设施落后
 
  谁也不会忘记,2006年新学期开学初,瑞金市领导到农村学校调研时看到,学校没有围墙,校内没有主干道和操场,破旧不堪的平房,窗户上没有一块玻璃,只用几张发黄的报纸糊着;学生住的是危房,屋顶的木梁都被雨水浸泡烂掉了;学校也没有餐厅,学生吃饭只能蹲在教室外面。
 
  落后的现状,犹如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了瑞金市干部群众的心头。
 
  要改变教育状况,钱从哪里来?2006年,瑞金市的财政收入仅2.02亿元,尽管每年教育投入达到该市地方财政收入的65%以上,依然难以满足该市教育发展的需要。“在瑞金农村,校舍破烂、教室紧缺,教学辅助用房和师生生活用房严重不足的现象比比皆是。当时,瑞金市农村54万多平方米校舍中,就有40多万平方米的危房,政府办教育背负着难以承受之重。”瑞金市教育局干部钟久洲回想起当年的教育状况。
 
  合力点亮孩子未来
 
  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如何改变?2006年,恰逢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瑞金市委、市政府决定抓住这一契机,向社会发出“弘扬长征精神、关爱红都教育”的倡议。倡议一发出,立即在市内外、省内外乃至海内外激起强烈反响,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
 
  2006年的教师节,瑞金市举行了一次特别的庆祝大会。会上除了表彰优秀教师外,还以瑞金市委、市政府的名义邀请了100多位企业家参加,他们当场筹资154万元,捐建5所长征希望小学。捐建长征小学的倡议还引起了北京、上海、广东、港澳台及国外等地爱心人士的热烈响应。2006年,74岁的香港著名医生杜景成先生拄着拐杖来到瑞金,受长征精神感染,他捐资30万元在瑞金市云石山乡田心村兴建长征希望小学。郝思汉先生原是中德联合院名誉院长、南昌大学德籍教授,2007年10月,郝思汉来到瑞金,当即表示愿为长征小学出力,他联系德国朋友捐资45万元,兴建了瑞金市瑞林长征小学综合楼。香港乐善行基金会从2011年起到现在,已在瑞金捐建了12所长征希望学校……
 
  捐资助教爱心潮涌红都。为解决长征小学用地及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瑞金市各部门、各乡镇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广大干部群众更是像当年支援红军一样支援长征小学建设。
 
  长征接力希望放飞
 
  在助教爱心长征接力的路上,瑞金市的教育工作者也不甘落后,很多原来一心想调走的农村老师也自愿留了下来,许多城区骨干教师也主动加入到农村山区援教队伍当中。瑞金城区河背街小学骨干教师谢水兵,主动加入到农村教育援教队伍当中,到瑞金市山区学校冈面小学援教三年。
 
  农村学校面貌的变化,还带来了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些原先千万百计想送孩子进城就读的农村家长,纷纷将孩子转回村里的学校,在家门口就学。瑞金市泽覃乡明星村村民李小林,今年就主动把在城区八一小学就读的儿子转回本村小学就读。
 
  在规划建设长征小学中,瑞金市还注重突出红色元素,为长征小学统一制作了长征小学徽标,建设了长征诗廊,在校园内营造了浓厚的长征文化。与此同时,瑞金市积极开展“红色文化育新人”活动,让学生铭记长征精神。
 
  如今,学校硬件条件改善,师资有了保障,瑞金的教育质量得到极大提升。在这里,农村学校孩子们的希望和梦想,在长征接力爱心路上起飞。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特约记者姜建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