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产业培植”推动“造血扶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14日
9月12日,在大余县青龙元龙荷塘乡村旅游扶贫基地,业主郭文禄带着村民正在采挖莲藕,准备运至广东、湖南等地销售。郭文禄告诉记者,除去土地流转费和采藕人工成本,仅莲藕的收入就能带动30余户贫困户脱贫。大余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产业,出台系列帮扶措施,以产业扶贫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目前,该县90%以上的贫困村打造了“一村一品”,贫困群众人均收入中有60%以上来自扶贫产业。
大余县实施龙头项目带动、扶贫专项拉动、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推进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该县充分发挥农副
产品众多的优势,重点做强花卉苗木、蔬菜、油茶、生猪、蜂业、乡村旅游等十大扶贫主导产业,着力建设一批集中连片、特色鲜明的优势农产品基地。制定出台贫困户产业帮扶到户资金奖补办法,落实1.35亿元“产业扶贫信贷通”
贷款,扶持贫困户发展蜂业、油茶、白鸭养殖等种植养殖项目。在全县各乡镇建立了12个养蜂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基地,带动800多户贫困户发展蜜蜂养殖业。以贫困村为单元,建成葡萄、莲藕、优质林果等特色产业片区。目前,该县已建成规模基地62个,总投资5.8亿元,累计带动2480户贫困户发展产业。
大余县还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先后规划建设了丫山风景区、黄龙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园、青龙元龙荷塘乡村旅游扶贫基地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点24个。在黄龙、新城等城镇周边贫困村开发了周末亲子游、自驾游、背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在丫山景区乡村生态园、黄龙花木产业旅游示范园等核心景区周边贫困村开发了生态游、探险游、户外体验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带动贫困村转型发展。今年前7个月,该县接待国内外游客148.2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66亿元,带动全县3.5万余人直接或间接受益,其中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受益达3500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5%以上。
立足于增强产业对扶贫的“造血”功能,该县在乡村旅游发展上,采取“景区(公司)+旅游合作社(协会)+贫困户”“旅游公司+贫困户”“旅游协会+贫困户”等模式,帮助贫困户获得自主经营、劳动务工、土地流转、资产入股、特产销售等方面的收入。据统计,丫山风景区流转贫困户林地926亩、农田129亩,贫困户仅景区务工一项每月就可增收800元至2000元。青龙元龙荷塘乡村旅游扶贫基地的100多户贫困户通过“保底+提成+务工”的方式,户年均收入在2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