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金融 >> 正文内容

携手推进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2日

    10月10日,南北“4+8”地区绿色发展论坛在赣州举行,住建部村镇司副司长王旭东、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何才文分别就小城镇建设、农业绿色发展作了政策演讲,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邱爱军、中国市长协会小城市(镇)发展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杨天举就相关主题进行了演讲,现摘取部分演讲内容以飨读者。

    建成一批富有活力魅力的特色小镇


    住建部村镇司副司长王旭东

    小城镇对经济转型和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我国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小城镇发展起于上世纪80年代,得益于改革开放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近年来,在现有基础条件下,大城市负载能力饱和、人口过度聚集、交通拥挤、雾霾等问题出现,中小城市、县城、小城镇新增人口明显增加。当前,小城镇实现了新常态下更高水平的城镇化,在一些有条件的省份,小城镇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和优秀的创新企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小城镇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农民生活现代化、城乡服务均等化离不开小城镇,在中西部地区一些城市不能够辐射覆盖的地方,小城镇承担起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填补基础设施空白的作用。

    小城镇的发展,也得益于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机场、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区位优势的不断增强,一些小城镇的历史文化、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等要素也被激活。产业转移和农民工回乡带来一些新机遇,这些迫切需要小城镇完善功能、改善环境。近年来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出行方式变化带来了机遇,让小城镇因其医疗、交通优势成为宜居、养老的首选地。

    发展小城镇,还要大力发展特色小镇。特色小镇要有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产业是小城镇得以发展的基础,产业定位要精准、特色鲜明;要营造宜居美丽的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群众对周边环境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按照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发展特色小镇的通知要求,各地推选了一批候选镇,经组织评审,公布了第一批100多个特色小镇名单。下一步,还将研究特色小镇金融扶持政策,同时我们也力争经过五年努力,发展特色镇和重点镇,建成一批富有活力和魅力的特色小镇,使大部分小城镇成为具备基本功能的生产生活的服务中心,到2020年努力实现小城镇承载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居住人口有较大幅度提高,城镇面貌有较大程度改善。(记者兰国榕 整理)

    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何才文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农业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要以发展新理念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实现三个转变,即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技术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做到五个更加注重:

    一是更加注重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当前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传统农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生力军、重要载体和引领的力量;二是更加注重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优势,因地制宜,提高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的匹配度,促进三产融合;三是更加注重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源头在于农产品,基础在农业,一方面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生产,实现生产源头可控制,一方面推进专项整治,社会共治,实现从田头到餐桌可追溯;四是更加注重农业科技创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五是更加注重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在全球化背景下谋划我国农业的发展战略,在适度进口、国内紧缺,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减轻生态环境压力的同时,注重保护国内产业发展与农民的利益,不断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要使绷得过紧的资源压力得到缓解,使被污染的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必须坚持合理利用与保护治理并重,发展绿色农业、生态环境、循环农业,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聚焦五个方面的重点:加强耕地质量保护;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开展水果、蔬菜、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点是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农膜污染的治理;推进乡村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记者曾艳 整理)

    积极借鉴特色小镇建设的成功经验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邱爱军

    虽然特色小镇不是一个建制镇,但由于其具有强大的特色优势,使得特色小镇可以发展起来,并在周边市场中脱颖而出。

    特色小镇建设的动力在于市场。以浙江嘉兴桐乡市濮院镇毛衫时尚小镇为例,其用心打造创意广场,助推特色小镇的建成。濮院的毛衫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商铺万余间。为了提高竞争力、占领更大市场,该镇投资建设320创意广场,把想创业的海归们聚集在一起,政府还会在房租补贴、科研经费补贴等方面予以创业帮助,通过引入新的创意团队,将奇思妙想转化为新款时装,助推毛衫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时尚小镇的打造。有些特色小镇的打造则通过培育旅游资源,培养未来消费者。以浙江嘉兴市嘉善县大云镇巧克力甜蜜小镇为例,该镇借助地处沪、杭、苏、甬四个城市的交汇点的区位优势,积极培育以“温泉、水乡、花海、农庄、婚庆、巧克力”为特色,以旅游集聚产业,产业支撑旅游为战略,重点培育与甜蜜小镇主题相关的工业旅游、文化创意旅游、休闲旅游、农业旅游等特色旅游产业,借助“巧克力”的历史文化演变及工业生产观摩与品尝,来培养未来消费者。

    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当中,建议要积极借鉴特色小镇建设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搞创新,要防止走样。创建制是特色小镇优胜劣汰的基础,不可一哄而上,有条件的、有必要的才可以做,否则就有可能变成鸡肋和资源的浪费。专业化产业是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可用大型房地产项目来替代,建起房子并不等于你有一个特色小镇,只有有专业的产业,才能吸引人,这个特色小镇才有生命力;多元参与是特色小镇焕发活力的基础,要吸引小微企业、本地人口参与到特色小镇的建设中来,政府不可大包大揽。另外,如果社会资本能够参与进来,整个特色小镇将会焕发出更大活力。(记者兰国榕 整理)

    创新小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

    中国市长协会小城市(镇)发展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杨天举

    我国小城市可持续创新发展模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在新型城镇化有两个路径,一个是大城市群,一个是中小城市,大城市应以供给侧改革为动力,带动小城市发展,而小城市发展需要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发力,通过需求端的发力实现供给侧改革,这是未来中小城市发展的最大需求。当前,许多城市新型城镇化仍面临发展定位不清、城市建设发展主体不明、城市功能系统化等难点。

    实现小城市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主要是解决三大问题。首先是做好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其次是要构建地区生态金融圈,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最后城市的功能开发要具有开放型金融思维,关键在于创新理念,统一思想,研究PPP模式的创新运用。

    创新小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必须构建中小城市发展价值体系,将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四化高度融合,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小镇、美丽乡村四层结构,把生命、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四生互动。最后就是研究产业如何集群化、集群如何基地化、基地如何园区化、园区如何社区化,社区如何带动新型城镇化,如果能把四生理念、四化融合、四层结构体系构建,最后带动城市发展、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营与管理,同样能带动绿色发展、绿色建设、绿色运营与管理。

    许多地方把资源红利用尽了,现在应该向政策要红利,向空间要红利,以及向未来发展要红利,把地方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证券化、股权股份化,在政府的引导下把城市化与开发性金融有机结合。创新小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我们提出技术路径多规合一,提倡 PPP模式结构创新、城市运营模式创新,特色产业小镇发展则要产城融合。如此以战略为势,产业为本,文化为源,规划为纲,创新为魂,金融为器,来实现小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见习记者刘志蔚 整理)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卢毅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