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黄蕾
新股接连破发,这让一直以来钟情于“打新”的保险军团颇感失望。仅中国西电一只股票,就已让保险公司集体浮亏5200万元。
多位保险公司投资部负责人昨日向本报表示,2010年股票投资策略将更偏重于二级市场配置超跌蓝筹股,一级市场“打新”频率将逐步降低。
“打新股本来是低风险套利机会,现在却成了高风险选择机会。”一家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如是评价近期新股“破发潮” 。
这多少让身为“打新”主力军的保险公司有些失望。本以为“打新”能稳赚不赔,岂料近期多只新股破发令十多家保险公司深陷浮亏泥潭,就连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在内的保险巨头也未能幸免。
以1月28日上市的中国西电为例,共有154个机构账户参与其网下申购,其中,国寿、平安、太保、人保、新华、泰康、太平、华泰等8家保险系资产管理公司共动用33个保险账户参与其中,共计获配1.62亿股。其发行价格为7.9元/股,以昨日7.58元/股的收盘价计算,33个保险账户共计浮亏5200万元。
“虽然有些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被问及如何看待中国西电等多只新股破发,一家外资保险公司投资经理对记者说,“新股发行市盈率过高,动不动就是六七十倍,甚至100多倍,而二级市场表现较弱则加速了新股破发。”
因此,很多保险公司今年打算逐步降低“打新”频率。一家中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也不是说就完全不打新了,但筛选会更加严格,‘垃圾’新股基本就放弃申购了。对于有风险的,就只参与网上申购,因为网下申购有3个月锁定期。另外,以后参与新股询价时也要更为谨慎。”
事实上,新股破发已经影响到保险公司2010年的投资策略。“既然一级市场赚不到钱,那还不如转战二级市场。”在沪上一家保险公司投资部负责人看来,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说,目前正是配置大盘蓝筹股的时机,“很多大盘蓝筹股都远远跑输大盘。”
上述负责人所在的这家保险公司2009年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收益,这源于他们去年把握住了一次波段操作的机会,2009年初进场,7月底离场。他说,今年还是比较看好市场,乐观的原因包括上市公司盈利可能会出现实质性增长等。“A股站上4000点的可能性不是没有。”
但也有观点认为,2010年在股市上赚钱要比去年难度大。“今年大盘波动风险可能要大于去年,所以我们考虑增加债券投资比例。不过,债券收益率虽有所回升,但也只是刚刚到配置价值。”另一家合资寿险公司投资部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股市波动较大、债市乏善可陈的环境,或倒逼不动产、股权等投资渠道放开提速。全年新增保费与到期再投资资金较多,加上去年积压的未有效运用资金,预计合计超过1.5万亿元的保险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路,投资压力之大不言而喻。业内由此呼吁,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应逐步放开更多投资渠道。
逾六成散户表示,将“坚决回避”新股
⊙记者 潘圣韬
从最初的主板到之后的创业板,再到中小板,A股市场各个新股品种在愈演愈烈的“破发潮”中已无一幸免。而在新股溢价急剧收窄甚至沦为负溢价的过程中,“打新股”也渐成部分股民心中之痛。网络调查数据显示,进入2010年以来,有45%的散户申购新股收益为负;而超过六成散户表示,将对新股采取“坚决回避”的态度。调查结果还显示,过高的新股定价成为散户远离“打新”的最主要原因。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破发”成为A股市场一个关键词。新股不仅在上市一段时间后面临“破发”风险,就连上市首日也“不安全”,新股褪去了“无风险投资品种”的光环。
据本报与证券之星联合推出的调查问卷显示,多数散户2010年以来在“打新”上未有斩获甚至出现亏损。在参与调查的近千名投资者中,2010年以来打新股“整体盈利”的比例仅为24%,“不赚不赔”的比例为31%。出人意料的是,“亏损的”比例达到45%,在所有投资者中占比最高。
事实上,近来一系列新股的破发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散户对于新股的热情。调查结果显示,表示因为破发现象出现而“打算放弃申购新股”的散户比例高达85%,可见散户目前对于新股破发的担忧程度。而在所有参与调查的散户当中,愿意在接下来一段时间仍然“逢新股必打”的坚定打新者比例不足4%,稍多的散户表示将“有选择的参与”,比例为32%;超过六成散户则表示,将对新股采取“坚决回避”的做法。
去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以来,居高不下的发行市盈率便被许多业内人士视为新股上市后最大风险因素之一。从调查结果来看,这一因素也被散户视作最近“破发潮”出现的根源。
调查显示,在回答新股破发产生原因的问题时,认为是“低迷的行情因素”的散户占比仅为14%;比例高达79%的散户认为,是“新股定价过高”。另外,94%的散户认为目前的新股定价“被扭曲”。
而在如何看待目前的破发现象这一问题上,60%的散户认为“不正常,一二级市场间应该存在一定幅度的溢价空间”,不过也有40%的散户认为“破发属于正常现象”。
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相对而言,散户认为目前申购中小板新股更为安全。数据显示,在几类新股中,倾向于申购中小板的散户比例达到66%,远高于倾向于申购大盘股的19%和创业板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