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引擎 加速赶超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12日
|
近日,上犹县乐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在抓紧生产出口欧美的注塑产品。该县提升服务质量,减轻企业负担,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
□朱太军 文/图
2016年,上犹县立足自身优势,把招商引资作为
经济发展的突破点和支撑点,在项目策划包装、招商方式、招商服务、强抓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等方面创新思路,营造“尊商、亲商、安商”的良好环境,以大招商促进大发展,招商引资成为县域经济加速赶超的引擎。2016年以来,该县共外出招商73批次,举办各类招商推介恳谈会15场次,签约项目64个,签约金额达109.3亿元,项目涉及生态工业、现代农业及现代服务业。
高位推动 招大引强
2016年12月24日,上犹县与广州番禺潮流水上乐园建造有限公司举行陡水湖龙门景区项目签约仪式。该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按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建设冲浪沙滩、水上乐园、温泉度假、露营基地等,将龙门景区、五指峰黄沙坑温泉打造成面向珠三角、海西经济区市场,在江西省内外有影响力的休闲娱乐、旅居度假大型综合景区。
广州番禺潮流水上乐园建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温友泉深有感触地说:“上犹山美、水净、空气好、民风淳朴,是个休闲、度假、养生的好地方,也是旅游项目落地、发展的福地。”受上犹县党政主要领导多次热情邀请,公司派人到该县实地考察后,被该县招商引资的热情所感动,被当地优越的山水资源所吸引,最终决定投资上犹。
高位推动,招大引强。上犹县党政主要领导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做到重要客商亲自会见,重大项目亲自洽谈,重大问题亲自协调。该县党员领导干部强化“在家抓产业、在外招企业”的意识,带领部门、单位工作人员主动走出去,赴广东、福建、浙江等地洽谈项目。瞄准国内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北上京津,南下广州、深圳,对有意向的重点项目、重要线索主动出击,一抓到底,确保项目落地开花。2016年12月,上犹(东莞)投资环境暨资本市场绿色通道推介会召开期间,该县向300余位来自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的客商及上犹籍创业人士推介了投资发展环境和企业上市政策,推介了玻纤新型复合材料、数控机床两大工业主导产业及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等重点招商项目,华鑫纳米科技、龙门旅游综合开发等6个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达42.8亿元。
拓宽思路 精准施策
“我们企业想在上犹落户,争取在新三板挂牌,如何操作?”“上犹对企业新三板挂牌出台了哪些帮扶政策?”……连日来,上犹县招商服务中心来电咨询不断。
正确的招商策略和工作方法是决定招商引资成功的关键。上犹县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资工作实效。日前,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对贫困地区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新三板挂牌、发行债券、并购重组等开辟绿色通道,这是助推贫困地区企业上市的重大利好政策。该县解放思想、深入研究、主动对接跟进,制定了《上犹县加快推进企业挂牌上市若干政策措施》,充分调动企业改制上市挂牌的积极性。该县建立挂牌上市企业资源库,对纳入资源库的重点企业,采取“资源聚焦”的方式进行培育,在政策性
融资项目申请、倒贷基金使用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对企业挂牌上市过程中所涉及的项目审批、证照办理、证明出具、税费补缴等各类问题,相关部门严格按照“特事特办”原则,实行“绿色通道”服务,全力帮扶企业上市挂牌。
企业落户上犹,IPO“即报即审、审过即发”,企业能充分享用资本市场“红利大餐”。该县通过举办投资说明会和投资环境推介会等形式,利用商会、行业协会、企业家俱乐部等平台,对该县开通的资本市场绿色通道进行广泛宣传推介,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促成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优质企业上市挂牌。目前,有8家企业落户上犹,拟通过该县资本市场“绿色通道”实现上市。
优化环境 提升效能
近日,上犹县兴华汽车玻璃厂因发展需求,急需更改土地使用证名称,需要提供的资料较多,企业主由于对资料掌握不全,一时难以办理。上犹县工业园管委会安商服务干部张苏峰获悉情况后,立即往返于国土、城建等部门,咨询相关政策、查找档案资料,做好沟通协调,在一周内为企业完成了土地使用证更名事宜。
上犹县把工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核心平台、主战场和产业项目的聚集地,围绕招商抓环境,围绕项目抓服务,以更优惠的政策环境、更高效的社会服务环境,全力以赴推进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开工、早建成、早达产。
2016年,上犹县掀起效能风暴,努力营造立说立行、挂图作战抓落实的浓厚氛围。对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该县派驻干部迎难而上“主动办”;对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实地“上门办”;对政策规定不明确的事项,解放思想“创新办”。该县还简化审批环节,对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多轮研究梳理,优化、固化审批项目服务流程,精简县级行政许可项目121项。该县定期摸排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上门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加大对项目用水、用电、通路、用工等生产要素的保障力度。全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2016年以来,该县累计发放“财源信贷通”等
贷款3.5亿元,为25户企业提供倒贷资金1.7亿元。